先复习一下楹联规则的六项:

AI百科6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40 0

  第一条:字句对等,即上下联的词语在意义和词性上要保持一致。

  第二条:词性对品,要求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语在词性上相匹配,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第三条:结构对应,指上下联的语法结构要相似或相同,如主谓结构对应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应动宾结构等。

  第四条:节率对拍,指上下联的音节和停顿要协调一致,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分为平(平直)和仄(曲折)两类。根据韵书《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变化,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学习对联需要了解古今两种平仄,并熟练掌握其中一种或两种。

  为了分辨平仄,首先需要分辨四声。古今四声都分为平仄两类。古代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普通话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由于语音是发展的,古四声和今四声有相同处和不同处。学习对联时,要了解古今两种平仄,并熟练掌握其中一种或两种。如果只懂得古平仄而按古平仄写对联,其作品在现代诵读播讲时可能会令人感到别扭;如果只懂得今平仄,则难以欣赏按古平仄所写的对联的声律美。

  现在对联创作使用平仄时,古今两制并存但以古为主。但使用今平仄是大势所趋,也是对联现代化和振兴的需求。按照汉语拼音,一声是阴平,二声是阳平,三声是上声,四声是去声。阴平高平调,阳平中升调,上声降升调,去声全降调。

  对于方言使用者来说,可以通过对比普通话和方言的声调特点来分辨平仄。例如,“妈”、“麻”两类的字在方言中属于平声,“马”、“骂”两类的字在方言中属于仄声。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上的对应规律。至于辨识入声字的问题可以采取排除法、记忆常用入声字等方法来解决。此外还介绍了《诗词写作指导》附录“新韵”中今平声中古入声字的列表供读者参考使用。

  最后还提到了一些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可能读作不同声调的情况以及它们各自属于哪个声调类别(如“思”作名词时读作仄声)并举例说明了一些常见多音字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和例子供读者参考和学习之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