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作出百万字小说,“人人皆能写长篇”不再是梦

AI百科7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72 0

  【探索·人工智能与网络文学的创新融合】

  在2024年6月22日,本版面发布了一系列文章,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写作对网络文学领域的影响。实际上,国内已出现利用AI创作网络小说的成功案例:《天命使徒》这部作品,以其百万字的篇幅,证实了AI在长篇文学创作上的可行性;《机忆之地》匿名参与科幻文学竞赛,并在评委不知情的情况下荣获二等奖。本期我们继续聚焦AI写作与网络文学的交集,通过两篇AI小说的创作心得,展望了未来AI网络文学创作的广阔前景,同时,青年评论家康春华从文本出发,指出了AI小说创作面临的难以克服的挑战与障碍。

  尽管AI在短篇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但超长文本的创作一直未能实现突破。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文学创作也在不断开启新的可能性。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王峰教授团队取得了一项重要进展——他们成功创作了一部百万字的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这标志着AI在长篇文学创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天命使徒》采用“国内大型AI语言模型(简称‘大模型’)+关键词工程+人工后期润色”的方式完成,全篇超过110万字。一位勤奋的网络作家写作如此篇幅的小说大约需要一年时间,而AI仅需一个半月。王峰团队的目标是将这一时间缩短至两到三周。

  “文学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当我们展望未来时,也许正在见证奇迹的发生。”王峰对AI网络文学创作的未来充满信心。

  关于《天命使徒》的故事及其创作过程,王峰介绍道:这部作品描绘了修仙者周青在黑暗与光明之间挣扎,最终牺牲自我,渴望与所爱之人共享平凡日常的故事。AI小说并非完全脱离人类,而是人机合作,整体结构由人决定,细节描写则由AI完成,这是一种创新的创作方式。创作时,团队首先深入研究网络小说的结构,分析情节脉络,撰写大量关键词,然后在AI大模型中批量生成内容,形成连贯的长篇小说。后期通过人工介入,对AI生成的小说进行修改、润色。

  关于小说的风格与效果,王峰表示:虽然小说整体线索保持一致,语言也具备一定的文学性,但在细节方面仍存在大量跳跃和重复之处,需要人工修改。例如,AI大模型对每个关键词的生成内容都有始有终,但会添加“光明的尾巴”,这就需要后期调整。此外,AI小说在语言上表现出一种愣呼呼的风格,不少作品带有论文腔调,团队正不断微调本地大模型以提升表达水平。未来的目标是训练出专注于文学创作的大模型,让“人人皆可写作长篇”成为可能。

  关于AI生成内容的适应性及创作过程中的调整,王峰指出:关键词被业界亲切地称为“耳语者”,需提供情节、环境、人物情绪及事件等信息。然而,大模型的生成结果往往显得“失控”。团队努力控制输出但发现几乎无法完成任务。后来意识到,“失控”并非缺点而是特点。因此他们调整关键词内容只为小说提供大致走向保持情节连续性而具体细节则交给大模型处理。

  关于超长文本输出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王峰表示:目前AI创作仍采用一问一答形式无法实现持续输出需不断提供关键词。但随着更多大模型的研发应用这一局限将被打破。三年前他开始组建团队探索智能写作方法并邀请多领域研究者共同探讨基于当时技术制定了创作方案。然而2022年底国外某大模型的升级给先前设计带来巨大冲击。如今AI技术快速迭代相信未来困扰都将迎刃而解。

  目前AI主要影响网络文学因其模式化、类型化较强写作者可借助大模型进行细节创作如人物生成、物品生成等。尽管质量尚待提升但探索空间巨大。

  关于AI创作的版权问题王峰认为业界正在探讨。他个人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训练语料问题二是生成产品归属问题。前者是瓶颈需获得公开语料并加工这在研究范围内是允许的但商业化运作需备案等需寻找发展与权利保护的平衡点;后者是生成产品的著作权归属需看具体约定这些问题是智能写作无法避开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需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