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工作方案》的实施,促进智能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卓越育人模式转型,以培育全面自由发展的外语人才,7月1日上午,外语学院举办了一场以“心怀国之大者,数智赋能引领外语教育革新”为主题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全院教职工大会。此次会议由院党委书记韩春红主持,全院教职工积极参与。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周爱民分别发表了主题报告。戴立益在报告中积极肯定了外语学院近年来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并强调外语教学应兼顾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和价值观的传递。他提出,要深化学科交叉,推进区域国别方向的研究与人才培养,从“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个性化评价”“资源供给”和“教育管理”五个维度实现AI赋能外语教育。同时,他呼吁关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平衡“教育的温度”与“冰冷的数字”,以及“教育的慢”与“数字技术的快”。
周爱民则围绕“人工智能”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其意义、应用、伦理、道德、法律及哲学问题。他以古文字研究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实现AI赋能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他鼓励外语学院教师利用、创造与外语教学及研究相关的AI平台和工具,引领外语教育的变革。
随后,韩春红在总结中代表学院感谢了戴立益校长和周爱民院长的支持与指导,并号召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下,积极参与智能时代下的卓越育人模式转型。
会议还进入了实践探索环节,由副院长赵朝永主持。副院长王静在报告中介绍了外语学院正在建设的智能外语教育核心课程,分享了教师将AI技术融入教学实践的经验。副院长赵刚则概述了人工智能协助翻译的发展阶段,并指出了人工翻译的不可替代性。针对新时代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他提出了培养高层次译者的路径。
外语教学技术中心主任李征则基于“AI英语GO”平台的教学场景设计,展示了AI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最后,院长杨延宁对本学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学科未来发展。他回顾了学院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智能外语教育、区域国别研究和语料库语言学三个重点发展方向。
此次大会不仅为外语学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通过此次会议,教师们更加明确了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卓越的外语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