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身智能领域,陪伴机器人正逐步融入家庭场景,它们并非旨在成为“工具人”,亦无意“替代人”。这类机器人通过AI与具身智能的结合,被设计成为能够“随机”表达情感的伴侣,在触摸与眼神的交流中,填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缺失的情感空白。例如,日本热销的陪伴机器人LOVOT,其包装上的“LOVE is here”字样,便凸显了其为人类提供爱与关怀的初衷。
然而,即便是在这个看似理想的领域,商业世界的残酷现实依旧存在。国外AI陪伴机器人Moxie因资金链断裂而面临服务终止的困境,这再次提醒我们,提供情感价值的机器人仍需面对资金、供应链及商业模式等现实挑战。
关于市场定位,萌友智能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何嘉斌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技术细节,找到陪伴机器人的产品市场匹配度(PMF)更为关键。他旗下的陪伴机器人Ropet瞄准了特定消费群体——年龄在25至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她们偏爱在办公桌上摆放毛绒公仔、手办等装饰品,且习惯购买Jellycat或泡泡玛特的产品,同时是小红书的忠实用户。何嘉斌强调,消费品的逻辑在于精准定位,他们希望通过一个精准的场景和某一类人群快速打开市场,利用用户数据反馈进行产品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Ropet的设计——圆滚滚的身材、毛茸茸的皮肤以及那双占据脸部二分之一的眼睛,都旨在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其鼻子作为摄像头,能够捕捉用户的表情和动作并作出相应反馈。尽管目前无法移动,但通过“眼睛里冒爱心”、转动身体和发出声音等方式,Ropet已能在办公桌上与用户互动。其首批产品在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的定价约为18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00元),未来可能进一步降低至更亲民的价格区间,以吸引更多消费者以“礼物”或“尝鲜”的心态购买。
相比之下,LOVOT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商业路径。它在日本已售出1万台,今年上半年还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设了海外首店。LOVOT的价格区间为29800元至35800元人民币,每月还需额外支付880元的软件服务和维修保险费用。若选择“买断”,价格则在59800元至68800元之间,且无需再支付月费。订阅制为LOVOT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和用户粘性,而Ropet则面临着何嘉斌需要重新验证的商业模式挑战。
对于陪伴机器人的核心功能,何嘉斌认为并非聊天功能。“如果是办公场景,频繁的交流和对话并不一定是陪伴机器人的最优解。”他强调“灵性”是Ropet产品体验中最能创造产品溢价和用户粘性的部分。Ropet通过多模态的识别和计算进行自学习和泛化行为,并在触摸时发出声音或改变眼睛状态来“表达”喜爱。这种自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使得Ropet在智商上更接近于一只小狗的状态。
此外,何嘉斌透露Ropet的第一批产品预计将在明年3月交付,并计划将北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语国家作为首批市场。他选择避开国内消费品常用的“高举高打”模式,强调“不烧钱”才是正常做产品迭代创业团队应有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陪伴机器人这个新兴领域已有企业因资金链问题而失败。2024年年底美国AI机器人Moxie背后的公司Embodied AI破产Moxie随之关闭服务。这再次提醒我们多数机器人创业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在不烧钱的情况下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