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涉及“AI”的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被告人王某合因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这一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揭示了“AI外挂”对游戏公平性的破坏,还凸显了网络安全风险的严峻性。
据警方调查,王某合是制作并出售“AI外挂”的核心成员,通过发展下线代理的方式,在多个网络游戏平台售卖这款“AI外挂”程序,并从中获取巨额利润。这些“AI外挂”程序能够实现对游戏画面数据的未授权获取和鼠标数据指令的未授权修改,增加游戏中的“自动瞄准”和“自动开枪”功能,严重干扰了游戏的正常运行环境。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合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并获取巨额利润,其行为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且情节特别严重。鉴于其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自愿认罪认罚,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部负责人程念指出,“AI外挂”相比传统“外挂”更具隐蔽性,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目标,给游戏公平性和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她建议游戏开发者和运营者“用AI来对抗AI”,通过深度学习和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并打击作弊行为。
此外,程念还表示,这起案件为未来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法律参考,进一步界定了AI技术应用的合法与非法界限。她强调,利用AI技术制作和传播游戏“外挂”软件是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面对新型“外挂”作弊机制,游戏开发者应结合AI业务安全检测技术,通过完整的风控方案进行治理打击。
此次宣判不仅是对“AI外挂”案件的一次法律裁决,更是对游戏行业的一次警示。它提醒我们,在享受AI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必须警惕其被用于非法用途的风险。游戏开发者应不断加强反作弊机制的建设和完善,确保游戏的公平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