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图片遭盗用,法院判侵权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针对一起人工智能生成图片(AI绘画图片)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原告使用AI生成了一张梦幻少女偶像图片,并发布于小红书app。被告则是一名百家号的博主,在发布文章时未经授权使用了上述图片,最终被原告告上法庭。法院认定,被告侵害了原告就涉案图片享有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判决被告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0元。据悉,该案是我国首例涉及“AI文生图”著作权的案件。
原告使用开源软件Stable Diffusion通过输入提示词的方式生成涉案图片,并以“春风送来了温柔”为名发布在小红书app上。而被告在百家号上发布的文章配图使用了该图片,且截去了原告的署名水印。原告请求判令被告在百家号发布公开声明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000元。
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原告进行了一定的智力投入,体现出了原告的个性化表达,故原告是该图片的作者,享有该图片的著作权。被告侵害了原告图片享有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的经济损失500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50元。
针对上述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问题,法律界存在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都是应用算法、规则和模板的结果,不属于创作,不能体现创作者独特的个性,不能被认定为作品。但也有观点认为,可以借鉴法人作品的制度安排,将著作权归属于人工智能所有者享有。北京互联网法院此次判决采取的是工具论观点,认为原告实施了创作活动,而AI只是创作的工具,故享有著作权。
自AI出现以来,有关AI著作权相关问题一直争论不断。例如,关于大模型训练数据的著作权争议也时有发生。某平台推出的AI绘画功能就引发了创作者的质疑。尽管平台声称该功能的训练数据集来自开源数据,未使用用户作品,但仍有网友担心原创作品会被平台拿来训练AI。此外,多位国外知名作家也起诉OpenAI未经许可批量复制其作品并输入到“大型语言模型”中。
目前,国内多款大模型产品已上线文生图功能。关于AI文生图可能引发的版权与著作权问题,相关企业表示在训练数据上需要严格把控版权问题,并对敏感数据进行规避。
这起案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AI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关注,也促使相关企业更加重视对版权问题的管理和规避。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著作权争议可能会愈发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