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AI与商业AI的差异有何差异?

AI百科6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101 0

  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众多企业纷纷涌入工业领域,试图复制AI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然而,工业AI与商业AI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导致在工业应用中会遇到诸多挑战。工业AI主要在有具体物理对象的机器或系统上运行,这与商业AI在语音、图像识别等纯软件形式上的运用大相径庭。物理对象的执行与反馈依赖于其自身的机理模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干扰因素,这使得工业AI难以像商业AI那样处理。

  由于物理对象的存在,工业AI在数据采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部署等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冷静看待AI在工业领域的发展,明确存在的问题,避免陷入误区。同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AI的工业发展,包括技术、企业认知、人才培养等,以推动工业AI的全面发展。

  工业数据与商业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数据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工业环境涉及各种设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产生大量异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被有效整合和处理,以支持AI模型的训练和部署。

  其次,工业数据通常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在工业场景中,数据的变化往往与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实时处理和更新数据对于提高AI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此外,工业数据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由于工业数据涉及企业的核心运营信息和敏感信息,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安全。

  综上所述,工业AI与商业AI相比确实存在诸多挑战。然而,驱动工业AI发展的因素也在逐渐显现。随着AI芯片和软件成本的下降,工业AI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受制于工业领域的市场容量和成本问题,工业AI的崛起仍面临一定挑战。在商业芯片和软件成本无法有效降低的情况下,工业AI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可解释性也是工业AI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用户需要了解“机器”决策背后的原因以建立信任。然而,许多AI算法采用“黑盒”机制,缺乏透明度,这导致用户难以接受这些算法。因此,提高AI算法的可解释性对于推动工业AI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安全性方面,用户要求供应商共同承担技术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这无论对工业还是商业都是一个风险挑战。因此,在推广工业AI时,必须充分考虑安全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数据安全和生产安全。

  在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的优缺点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工业生产基于物理或化学的机理建模经过大量生产和测试验证具有一定的成熟性。然而由于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性因此做了线性化和安全值设定使得其仍有挖掘潜力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模型驱动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大量时间积累成本高昂而数据驱动的方式在于发现新的模型这些在传统机理方法中无法挖掘的模型对于数据是饥渴的并且不依赖于人的经验和积累可以短时间内积累大量数据并挖掘出导致质量问题的相关性分析。因此将两者相结合可能是一个有效方法即在模型基础上构建学习过程优化模型并发挥各自优势。

  此外流程工业与离散工业也存在不同特点流程工业倾向于连续型过程生产而离散制造业以机器与产线控制为主。在AI应用中流程工业由于连续生产具有“自动”需求优化效果显著但挖掘空间有限;而离散制造业则相对分散但向着“连线”生产模式发展。针对流程的各个部分其实都有通过AI方式进行优化与改善的空间包括数字化设计环节、数字化运营环节和数字化维护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AI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带来商业价值的提升。然而要实现产业应用仍需对工业AI有更清晰的认识明确困难所在和潜在风险并遵循其发展的规律以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同时未来工业AI还需突破数据本身的难题、应用实现过程中的难题以及企业本身对于AI的障碍等障碍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