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标尺拉出来不显示(ai标尺)

AI百科4周前发布 快创云
29 0

  “狗尾续貂”典故源自晋朝赵王司马伦。据唐代房玄龄所著《晋书·赵王伦传》记载:“司马伦不仅将奴仆、士卒封赏为官员,且赐予他们高贵的冠饰。每当朝廷集会,冠冕堂皇的官员众多,时人讽刺道:‘貂尾不足,狗尾续之。’意指以狗尾替代珍贵的貂尾,比喻以次充好。”

  司马伦(生年不详,卒于公元301年6月5日),字子彝,籍贯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身为西晋皇室成员及大臣,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与晋文帝司马昭之弟。其母为柏夫人,亦是“八王之乱”中的重要角色。

  司马伦早年仕于曹魏,受封安乐亭侯。西晋建立后,他先后担任多职,包括宣威将军、安北将军镇守邺城、赵王、征西将军镇守关中等。然而,因他刑赏不明,导致羌族和氐族反叛。最终,他成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狗尾续貂”成语(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源自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的习俗。晋代时期,封官过于泛滥,导致珍贵的貂尾不足,于是以狗尾替代。此成语比喻用次品接在珍品之后,多用来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质量不如原作。该成语含有贬义,常在句子中作主语、谓语或定语使用。

  寓意:

  此成语告诫人们,做事情应持之以恒,从始至终做好。若因种种原因在事情即将结束时草草收尾,将前功尽弃,降低整体的价值与高度。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