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与AI:2024年最热议的跨界话题
A股在国庆期间的迅猛上涨,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热情持续高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你开户了吗?”成为了人们最新的问候语。
今年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的颁发,再次将AI推上风口浪尖。物理学奖授予了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科学家,而化学奖则授予了利用AI模型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学者。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甚至有网友调侃:“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证明物理已经不存在了。”
AI在股市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一些金融机构已将AI大模型视为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并进行了重点投资开发,已有产品投入应用。例如,ChatGPT,这个语言模型不仅能够回答关于股票的问题,还能进行股票技术分析,甚至提供交易策略建议。根据研究,ChatGPT在预测股票价格走势方面表现出色,最高收益率达到了400%。此外,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的研究也证实了ChatGPT在预测股票市场回报方面的优势。
然而,AI炒股的缺点同样明显。例如,ChatGPT有时会同时推荐买入和卖出同一只股票,且有时会捏造不存在的股票代码。此外,全球首只使用人工智能选股的ETF基金(AIEQ)自2017年成立以来,其业绩并未显著超越市场指数。
尽管如此,借助AI工具进行高效、正确的投资决策仍然是股市的一种趋势。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已经开始积极研究和应用金融AI大模型。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刚也指出,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AI与金融的结合面临新的转折点。目前,我国各类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准备研究应用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并计划将其作为内部生产力工具。
国内金融AI大模型密集出炉。例如,奇富GPT、轩辕、LightGPT等金融大模型相继问世。这些大模型在智能对话、智能辅助、智能合规等领域已经成功落地相应的场景产品。此外,同花顺APP的问财AI和支付宝APP的蚂小财AI等金融AI工具也逐渐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些工具通过快速分析大量数据和模式识别,为投资者提供了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
然而,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算法的局限性可能导致预测失误。因此,建议投资者仅将AI作为辅助工具,并结合市场趋势、个人经验和风险管理策略谨慎使用。避免过度依赖AI进行投资决策是确保投资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