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去年年底,Open AI推出了具有颠覆性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而到了今年3月,其最新版本ChatGPT 4.0更是将智能服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写代码、做方案还是撰写论文,它都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回应。与此同时,AI制图软件Midjourney在中国社交平台上也掀起了一股热潮,无论是摄影师用它复原20世纪的老照片,还是设计师直接用它进行出图设计,都展现了AI在创意与效率上的巨大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采访了四位不同领域的普通人:广告导演、程序员、大学老师和建筑结构工程师,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中与AI有所交集。这些普通人是否真正享受到了AI带来的红利?AI的兴起是使工作变得更加内卷,还是更加轻松?他们的行业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何斌博士,作为一位一级注册结构师和AI建筑设计的使用者,分享了他在建筑行业的观察。他提到,AI设计软件如模袋云等已经为建筑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软件能够快速生成多种风格的效果图,如贝聿铭、扎哈·哈迪德等大师的风格,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然而,他也强调,设计的核心是创意,至少在未来的5-10年里,设计师仍然无法被AI完全替代。
另一位受访者伍哥,作为一名广告导演,他通过Midjourney软件大大简化了自己的工作流程。他表示,虽然AI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增加了工作量,并可能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就业结构。同时,他也提到了ChatGPT在生活中的便利,如帮助理解复杂的哲学概念等。
小许老师作为西安民办高校的教师,他发现ChatGPT在备课和课程设计上具有显著优势。它能够快速生成课程框架和要点,并帮助整合内容。虽然他也对AI的快速发展表示担忧,但认为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使得AI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教师。
最后,小宋作为一名算法工程师和前研究者,他对ChatGPT的运作机制有着深入的理解。他提到,虽然ChatGPT能够完成许多简单的代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它无法替代人类进行复杂的业务分析和逻辑设计。此外,他还展望了未来AI如果加入语音识别和动态感知能力,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虽然AI在各个领域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但距离完全替代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更好地利用AI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