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8岁的患者因无法获得床位,曾绝望地表示“不治了”,其家属焦急万分却无计可施。此时,彭玲提出了一项建议:向老人撒谎,告知其天亮即有床位,医生上班后会有解决办法。这一善意的谎言为老人带来了希望,稳定了他的情绪。彭玲不仅是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所的研究员,还是“树洞行动救援团”的志愿者。该救援团由黄智生教授发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监控网络社交媒体,发现高危自杀人群并实施干预救援。彭玲正是通过黄智生研发的“抗疫监控机器人”获取的信息,对那位患者进行了及时帮助。
在新冠疫情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远不止舆情监控。它在多个领域,尤其是临床诊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广东省支援湖北洪湖医疗队建立了疫情防控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高危患者,并密切监测以降低死亡率。此外,森亿智能研发的新冠肺炎专病库及随访解决方案,以及零氪科技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都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期间,AI还应用于智能测温、大数据识别患者传染途径、处理医疗文书、智能语音录入等方面。对于AI在疫情中的表现,专家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分歧。专家如黄智生和弓孟春认为AI的作用有限,主要替代了人工;而企业则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AI在加速系统研发、提升数据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未来,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包括智能分析、辅助诊疗、护理、手术等方面。政策支持和实际应用将进一步推动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