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众多厂商纷纷尝试推出人工智能个人电脑(AI PC),旨在通过这一结合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体验与生产力提升。然而,这一创新之路也伴随着一系列技术和市场挑战,AI与PC的结合能否加速AI技术普及至寻常百姓家,尚需进一步观察。
多家PC巨头已纷纷布局AI PC领域。微软在今年5月发布了专为AI设计的Copilot+PC,这款被称之为“旨在重新定义个人电脑与用户交互方式的革新产品”的设备,已吸引了联想、戴尔、惠普和三星等著名PC厂商与之合作。谷歌紧随其后,宣布为其高端安卓笔记本电脑Chromebook Plus产品线增添新的AI功能。苹果也在3月推出了搭载M3芯片的MacBook Air系列,特别强调其人工智能属性。在中国市场,联想集团4月发布了内置个人智能体“联想小天”的AI PC系列产品,小米、华为等公司同样在积极探索或已推出具备AI特性的个人电脑。
尽管各大厂商对AI PC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对计算机能高效处理AI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微软的标准指出,AI PC需配备强大的神经网络处理能力硬件,如专为AI计算任务设计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以满足大模型运行的需求。同时,电脑还需拥有足够大的随机存取内存。除了硬件要求外,AI PC还需具备良好的系统优化与软件支持。有专家表示,AI PC是PC的“第三次变革”,通过AI为用户体验和生产力带来革命性改变。
在安全性方面,AI PC强调本地端侧模型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AI实时交互、隐私保护、硬件全链接。一些科技博主认为,大模型必须直接集成在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的设备终端里,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化应用。由于隐私问题,许多用户不敢将数据上传云端。因此,AI PC的特性使其能在本地直接运行端侧模型,模型本身还能与电脑系统深度集成,让数据使用更安全快捷。
然而,AI PC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安全问题首当其冲,如微软近期宣布暂缓推出其Copilot+PC的一项名为Recall的AI功能,该功能使用户能迅速检索他们在应用程序、网站、图片和文档中曾经浏览过的信息。许多人担心,一旦黑客利用漏洞入侵,用户的计算机活动记录可能会暴露。此外,AI决策可能存在偏见或错误,对用户造成不公平或不良影响。例如,不同国家来源的不均衡训练语料可能导致价值观冲突。此外,由于结合新的芯片和软件,新推出的AI PC成本普遍较高,价格不菲。
尽管前景美好,但目前来看,AI PC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需时日。据路透社5月底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率仍偏低。对于目前最受认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来说,人们的使用率仍然很低。这表明尽管有诸多创新尝试和宣传攻势但用户对于新技术仍持观望态度。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用户接受度以及解决安全问题将是推动AI PC普及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