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守护水域安全:智能救生员成新宠
每年,因溺水而失去生命的人数不胜枚举,如果能有AI机器人在水面全天候值守,或许能减少许多悲剧的发生。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救生员,该设备无需人类干预,即可执行救援任务。据了解到,这款机器人救生员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团队研发,已在河南省漯河市的一个河边地点进行了测试,并将长期驻扎于此。它凭借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导航和跟踪技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据《2022年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全球每小时有40多人因溺水而失去生命,每年约有37.2万人因此丧生。在中国,每年约有5.9万人因溺水而死亡,其中95%以上为未成年人,特别是1岁至4岁的儿童是溺水的主要受害者。溺水事故往往发生得迅速而突然,救援的关键时间往往只有五分钟甚至更短。而这款AI机器人救生员能够比人类更快地到达现场。它配备了救生浮标和救援臂,当算法确定有人溺水时,救生员会立即采取行动。如果人们无法自行抓住救生浮标的侧面,救援臂则可以将他们从水中拉出。
为了确保AI机器人救生员能够准确地发现溺水者,它需要一个由100个光学和热成像摄像机组成的网络,以提供指定水域的24小时全覆盖。摄像机镜头将被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算法判断是否有人在水中遇到麻烦。一旦确定情况,便会立即部署AI救生员。百度此前也推出过类似的救生员AI助手,基于YOLO(You Only Look Once)算法进行实时目标检测,实时拍摄水域画面,并分析和框选游泳者的位置、姿态和动作。若游泳者在水下持续5秒以上表现出非正常动作,系统将判定为溺水并触发报警。此外,还有Coral Detection Systems公司推出的AI设备,该设备基于水下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的AI技术来分析游泳者的实时视频,并在发现有人溺水时发送警报。然而,这些系统都需要人类参与最终救援,可能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而这款AI机器人救生员则无需人类干预,即可独立完成救援任务。
这款AI机器人救生员不仅可以提高水上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还能保障失水者的生命。未来,这款机器人有望在海滨、泳池、自然水域以及极端天气和紧急救援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还可以弥补偏远或无人看守水域的人力不足问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此外,在划船、帆船比赛、铁人三项等水上赛事或娱乐活动中,AI机器人救生员也能为参赛者、观众和游客提供即时安全保障。
总的来说,这款AI机器人救生员的研发成功是AI技术在水上安全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它不仅可以提高溺水救援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实现全天候的水域安全监控和自动化救援服务。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应用场景出现并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