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AI发展新脉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观察

AI百科1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29 0

  触摸AI发展新脉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观察

  在完善的工业体系支撑下,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正赋能各行各业,推动技术与应用国际交流,致力于弥合智能鸿沟,共建全球治理体系。7月4日至6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的智能新未来。

  “智”造新场景加速涌现。在大会展厅内,中信泰富特钢的全球特钢行业首座灯塔工厂通过高精度特种钢、高炉“黑箱透明化”等创新技术,展示了AI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新品研发效率提升56.6%,不合格率下降47.3%,机时产量提升15%,这些精确的数据展现了钢铁行业在“智慧大脑”的调度下如虎添翼。此外,18款人形机器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造机新势力”也在现场展示,生成式AI成为艺术家、设计师的新帮手,为各行各业注入新的活力。

  新赛道、新场景中,中国人工智能展现出源源不断的向“新”力。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金山办公首席执行官章庆元表示,办公软件正在推动组织在线化、沟通在线化、协作在线化,积极接入国内主流头部大模型,进一步推动办公智能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国际交流空间更加广阔。海外AI聊天类应用“Talkie”的“智能体”能陪用户“丝滑”聊天,生成多种语言回答;快手的文生视频大模型“可灵”在海外火爆,备受关注。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应用加速走出去的势头。大模型企业稀宇科技(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表示,大模型底层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帮助中国应用走向世界。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案例集显示:智能翻译机帮助运动员克服语言障碍;风乌气象大模型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听风辨雨”;智能巡检“三件套”让巴西风机巡检员无需攀爬高塔。这些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中国智,加速“惠”世界。西井科技副总裁孙驰表示,智能方案在林查班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码头的运营效率。未来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快速发展中衍生出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技术本身、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等方面。中国已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多举措的整体治理体系但亟需全球各国携手努力才能找出“最优解”。

  除了防范技术风险还需要关注人工智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推动普惠发展。当前全球仍有25亿人处于“离线”状态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表示发展人本化的AI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新议题。

  大会上《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发表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维护人工智能安全构建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提升公众素养提升生活品质与社会福祉。“简而言之就是既要用好也要管好。”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展示了一张坐标图——横轴是技术能力的提升纵轴是安全维度理想的路线是人工智能沿着45度的直线安全与性能平衡发展驶向更加有序的未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