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跃迁,AI 重塑千行万业

AI百科3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61 0

  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每个季度都有新的突破与创新模型涌现。面对这股浪潮,企业应何去何从?在此,我愿分享我们团队的一些探索成果。

  过去三年,我们已成功将盘古大模型应用于超过30个行业及400多个具体场景中。这些实践揭示了几个关键趋势:

  AI显著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特别是在研发周期长的领域,如药物研发,通过AI筛选,新药发现周期从三年缩短至半年。

  AI正深刻变革科学计算,以气象学为例,传统数值计算需3000台服务器4小时完成台风预报,而借助气象AI大模型,这一时间被缩短至1.4秒,效率提升了一万倍,预报精度也随之提高。

  在提升作业效率方面,AI视觉大模型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将视觉识别准确率从56%提升至98%,极大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安全性与效率。

  AI助手弥补了人力在经验与知识上的不足,减少了操作失误,员工工作效率平均提升30%。

  华为云的经验告诉我们,智能时代已加速到来,所有企业都应积极准备。那么,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利用AI构建竞争优势呢?关键在于树立AI原生思维,将AI技术与工具融入企业核心,重新设计流程、架构与业务模式,释放AI潜力,提高效率与创新力。

行动策略包括

  1. 拥抱AI:开放场景,构建企业AI平台,越早引入AI,成效越显著。
  2. 重视算力:构建与需求匹配的AI原生基础设施。
  3. 数据质量:建立以知识为中心的数据底座,提升数据价值。
  4. 模型适配:根据业务场景构建合适的AI模型,避免一刀切。

  随着AI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过通用算力需求。为此,我们推出了全新的AI Native云基础设施CloudMatrix,实现了CPU、NPU、DPU等资源的对等全互联,提供强大的AI算力支持。同时,我们在全球三大核心枢纽配备了充足的AI资源,支持客户通过公有云按需获取弹性AI算力或专属大模型算力专区。

面向智能时代的数据挑战,我们需要构建服务于AI模型的知识中心数据底座。这包括语义抽取、自动生成问答对与图文对、构建知识图谱等,以支持大模型的预训练与微调。华为云DataArts数据治理生产线已全面升级,提供融合AI与大数据的服务。

模型构建方面,我们发布了盘古大模型5.0系列,涵盖多种模态与规模,满足企业在全业务场景的需求。此外,我们与深圳前海合作成立了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通过云侧与端侧智能协同,提升了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的应用能力。

多模态生成方面,我们增强了时空可控生成能力,降低了智能驾驶训练对海量数据的依赖。通过数百个客户项目,我们深刻体会到智能世界的加速到来。企业需要建立AI原生思维,积极拥抱AI,开放价值场景,让AI模型、算力、数据围绕业务高效运转。

  为服务全球客户,我们构建了KooVerse全球存算网,覆盖全球多个区域与可用区。在中国银行领域,我们携手多家银行将核心业务上云,构建了金融级高可用系统。同时,我们发布了华为主机上云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客户实现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是未来的确定趋势,云与AI是企业创新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云计算-智能世界2030》报告对行业未来进行了展望与预测。华为云诚邀广大客户与伙伴携手共进,迈向智能世界!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