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AI+抗日山,带你去看看!

AI百科1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20 0

  抗日山:历史的见证与AI技术的融合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从1941年至1944年,在艰苦的岁月中,广大军民为纪念死难烈士,先后四次兴工建塔树碑,使抗日山成为一座充满历史意义的圣地。

  《薪火新途·红色AI+》第二季全媒体行动的第一站,AI数字人导游“小新”将带领观众一起探寻这座山的背后故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抗日烈士纪念塔是如何在短短一年内建成的?这背后不仅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更体现了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在修建过程中,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和滨海区抗日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边战斗,一边兴工。他们凭借人挑、车推、肩扛的方式,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而当碑文撰写遇到困难时,山东纵队二旅团长武中奇更是以惊人的书法技艺,用自制的“斗笔”一气呵成“抗日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

  符竹庭,这位军政兼优的好干部,不仅为抗日山的建立付出了巨大努力,还在之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他的陵墓位于陵园第五坡段,呈六角亭式,正面镶嵌着用30余千克子弹壳熔炼铸成的烈士铜像。符竹庭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后人永远的怀念和学习的对象。

  除了历史故事的展示,《薪火新途·红色AI+》还利用AI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这一集视频的所有背景音乐均来自AI原创作曲,系统根据提供的文本和指定的风格,通过内置的算法模型生成了符合视频基调的音乐作品。此外,AI高清修复技术也被应用于历史照片的修复中,让珍贵的历史照片重现往日的清晰与鲜活。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感人之处。

  抗日山烈士陵园作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革命的精神,更是现代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和感人之处,每一次参观都是对历史的深刻致敬。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