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誉为大模型技术的“变革之年”。这一年,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激增,人工智能(AI)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大模型的应用和发展上,“成本优化、AI Agent的崛起以及多模态交互”成为三大核心关键词,它们不仅引领着2024年大模型的进化趋势,更为未来的产业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本优化:推动大模型普及的关键
以往,大模型因庞大的参数规模和昂贵的训练成本,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然而,2024年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价格战的爆发,多家大型大模型厂商纷纷降价,降低了企业接入大模型的门槛。如今,企业在选择模型时,更看重的是场景适应性和性价比,而非单纯的参数规模。例如,百度推出的轻量级模型ERNIE Speed和ERNIE Lite,通过精调技术使小模型在特定场景中也能达到千亿级模型的效果。这使得医疗、教育等行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大模型技术带来的便利。
AI Agent:应用场景的革新
随着大模型的落地,AI Agent作为应用的核心载体逐渐成为行业焦点。企业开始更关注AI应用的实际效果,而非模型本身的构造。AI Agent的快速增长不仅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还使企业能够实现具体业务问题的解决。例如,在保险行业,通过引入工作流Agent,企业可以利用AI完成车险续保的销售任务,提高客户续保成功率。这样的AI Agent在繁杂的业务流程中减少了人工参与,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百度发布的无代码开发工具“秒哒”让更多人能够简单快速地创建AI应用,进一步推动了AI Agent的普及。
多模态:开启全新交互时代
在大模型的技术发展中,多模态能力的提升被广泛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多模态大模型不仅能处理文本,还能处理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数据格式。在多模态交互中,AI系统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理解与响应。2024年,诸如Sora、GPT-4o和Vidu等多模态模型的相继推出,标志着AI技术正朝着融合多种数据处理方向发展。这一进展大幅拓宽了AI的应用领域,使其在影视、设计等创作行业焕发新生。例如,结合检索增强生成技术(iRAG),百度可以让用户通过文本生成超真实的图像,大大降低了创作成本。然而,多模态技术的落地仍面临挑战,特别是在提高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可控性上。
未来展望:走向成熟的AI产业
展望2025年及以后,AI产业仍将在“成本优化、AI Agent和多模态”三大方向上持续发展。随着更广泛的接受度和应用场景的增多,预计到2028年,AI Agent市场的规模将达到85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2.7%。总的来说,2024年是AI产业的重要一年,标志着大模型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成本的下降、AI Agent的兴起以及多模态特性的提升AI科技在未来将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更为深刻的变化。最终目标是借助技术进步提升人类生产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正如李彦宏所言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只靠想法就能赚钱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与已有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推动AI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