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接到牙齿种植、贷款理财、房地产中介、保险等营销电话?这些电话每天骚扰不断,当消费者忍无可忍、准备投诉时,结果发现电话那头竟是个机器人。近期,不少市民反映遭遇AI语音“轰炸”,令人不胜其烦。
营销电话频频,用户不堪其扰。有用户称自己一天可以接到多达20条保险推销电话和短信,面对铺天盖地的营销信息,不少用户表示难以忍受。社交媒体平台上,有用户抱怨称:“我现在是除了拉黑之外什么办法都没有,他们每次都换地方换号码打电话,每天都打,节假日也不放过!”这些电话不仅影响用户的生活,还可能涉及法律问题。
AI电销的运作方式令人担忧。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AI外呼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购买AI外呼机器,需搭配手机使用;另一种是购买外呼管理系统,电脑端或手机端都可以操作。一些商家强调其销售的AI外呼电销系统可以绕过监管,防止被标记为骚扰电话,每次都随机生成不同的可显示来电归属的电话号码。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揭示了“防封秘籍”,即通过“双向回呼”的方式来解决封号问题,因为运营商查不到呼出记录,只能查到接听记录。这种“拨打”电话的方式不会扣个人话费,而是扣系统话费。
此外,售卖AI外呼电销系统的商家往往也会将客户资料免费赠予或低价售予买系统的人。对此,法律专家指出,出售AI外呼系统以及商家使用AI进行电话推销的行为都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未经消费者同意频繁拨打骚扰电话可能干扰其正常生活;出售通过AI电销获取的消费者信息则涉及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可能构成违法。
针对AI电销的泛滥,专家建议开发精准识别技术并加大打击惩处力度。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对AI电销的使用者加强监管并依法处罚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需要通信运营商加强对AI电销系统提供者的监管并及时追究违法者责任。同时提升用户自主权提供更便捷的拉黑和举报手段让用户更容易阻断骚扰电话;建立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推动企业采用合法合规的营销方式减少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
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错误使用则可能沦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具。因此引导科技向善向上成为当务之急通信运营商和行政监管部门应共同努力推动技术创新开发更智能、更精准的骚扰电话识别手段以强大的技术支撑让“AI电销”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