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全球竞赛中,美国及其盟友正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人工智能,还是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国家利用这一技术巩固和扩大其影响力?这是一个没有第三种选择的时刻,是时候决定走哪条路了。
这一论断并非虚构的故事情节,而是现实世界的写照。中国在AI研究领域的热度居高不下,其领先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在尖端人才的培养上,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AI人才的最大输出国。过去十年间,中国提交的生成式AI专利申请超过3.8万份,几乎是同期美国的6倍。尽管在研发支出方面,中国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但中国用较少的投入获得了惊人的回报。美国试图阻碍中国的技术崛起,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使中国变得更加强大。
这些观点不仅在美国的媒体和智库中被广泛讨论,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中国人,你可能已经意识到国产AI的潜力,但对于一些美国人来说,中国的AI发展势头令人担忧。几天前,Meta发布了名为Llama 3.1的开源大模型,声称这是目前最强的模型。扎克伯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现在很难保持对中国5-10年的技术领先,6-8个月的领先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这种紧迫感不仅在硅谷蔓延,也在白宫内部引发关注。一些人甚至夸张地说,中国在AI的某些领域“遥遥领先”。
实际上,中国在AI领域的崛起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2017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正在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赶超美国”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在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以及AI人才培养方面正在全面崛起,这对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的技术霸权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年,中国的人工智能论文产出和专利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投融资总额也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还在多个领域达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
中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三步走”战略:3年后,AI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前沿同步;2025年,AI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2030年,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AI创新中心。这一战略一度在美国政策界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中国的“战书”。然而,事实上,在2017年前后,几乎全世界的大国都提出了各自的AI战略。美国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明确指出发展人工智能是美国的“国家优先任务”。其他国家如法国、日本、印度等也相继公布了各自的AI战略。在这场国际竞赛中,中国展现出了最强的决心和投入,这也让美国感到尤为忌惮。
美国人对中国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已经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并正在超越美国的轨道上前进。美国媒体和智库甚至将中国的AI发展水平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10美元的投资中,有5美元流向了中国初创公司。全球十大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中,一半是美国公司,另一半是中国公司。甚至有报告将中国的百度、阿里、腾讯列为“人工智能七巨头”中的三大巨头。
然而,美国的这种担忧并没有阻止其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来应对中国的崛起。例如,高端芯片断供和人才交流停滞等事件在过去5年中频繁发生。同时,媒体和政策研究界散布的危机感也成为白宫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重要借口。美国智库和媒体对中国的技术发展持警惕态度,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政府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来应对中国的挑战。
尽管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和担忧,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强大实力。DARPA作为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机构之一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鼠标、Siri、无人机到气象卫星、GPS、隐形技术许多划时代的创新都与DARPA有关。如今互联网的前身也源于DARPA的一个项目。因此当美国在人工智能上大谈危机时这往往意味着它准备在这个领域加大投入以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