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我在谈论Adobe Illustrator?非也,我怎会撰写此类幼稚的软件教程。我实际上在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进行平面设计。
理想的模型是,只需输入产品名称及期望的设计风格,终端便会输出该产品的包装版面与宣传平面。若需特定信息,还需输入相关照片和文本。
不必为平面设计师辩护,试图证明其工作无法被机器取代。在现实的消费语境中,平面设计师无异于一台商业机器。我殷切期盼机器能取代平面设计师的那一天。正如摄影技术解放了油画家,人工智能亦将使平面设计师获得解放,从“图奴制”中挣脱,真正发挥才华,从事更有意思的工作。
谈及此问题的文章多在进行行业分析,试图证明平面设计师的不可替代性。然而,从技术层面分析其可行性的文章却寥寥无几,或流于空洞的言辞。因此,作为一名跨领域的视觉策划专家,我将对AI取代人类进行商业平面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你将看到,在大数据环境下,甲方梦寐以求的超高效率精准制图机器如何成为现实。(我并非在批评甲方,若我是甲方,我也希望拥有这样的机器。)
为何说我并非在批评甲方?因为甲方别无选择。总体消费群的口味、文化高度、艺术修养及接受的视觉教育都受到消费语境的制约,这是个人无法改变的。图奴制是由这种消费语境决定的,而非甲方。当前中国大陆的消费语境便是如此,每个人都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设计理论、职业尊严,在这一现实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当初大卫·奥格威书中反对包豪斯派的一些手法,正是因为他认真进行用户研究,正视了消费语境的现实。至于设计师是否能主动教育消费者,这个话题太过宏大,暂且不讨论。
所有商业平面设计都以传递信息为基础,因此都是图文构成,这是客观事实。有规律可循,且有大数据支持。因此可以逐个要素进行分解处理。信息的图文构成是整个假设成立的基础。
在此,仅考虑产生平面的效果,例如盒子的一个面。由折纸产生的效果不予考虑。只考虑长方形的图像。
流程:
整个流程就是先分析后创造。先分析大量图例,然后以用户体验数据为依据进行创造。
基础技术:
要实现这样的机器,必须有以下基础技术模块:
- 基础技术模块:
- 0-1. 构成元素分解辨别:在巨大的数据库中将大量图片案例快速分解,例如将现有图片分解为背景图、文本、色块、图案和具象事物图。例如输入巧克力包装,机器会搜索并分解1000个图例,将图像元素互相比较,分辨出巧克力照片、文本字体及信息、图案、背景等。
- 0-2. 图形抽象算法:将实物照片再处理,类似于Illustrator中的图像描摹功能或PS的滤镜,但功能更强大。例如可将照片转换为线描、水彩效果、插画、剪影效果等。
- 0-3. 情绪倾向研究:研究线条与颜色的形态、组合、分布对人的情绪影响。此技术最难,需人类反馈数据。
基础数据库:
- 1-1. 用户体验数据库:在创造过程中,每个微小决策都以用户体验大数据为依据。例如分析点击率高的广告特征,决定背景与字符用色、文本大小及位置等。
- 1-2. 位图库及矢量图库:素材库很简单,依据用户大数据及情绪倾向研究模块选择最适合的素材。随着技术成熟,素材库将不再必要。
- 1-3. 字体库:以字符骨骼为基础的话,字体库也是临时方案。技术成熟后可即时高效设计字体。
- 1-4. 文本库与语言库:在大数据支撑下,文字分析比图像分析简单得多。AI将轻易获得每个标题的点击率数据,结合语法模块组合出最吸引人的标题。
创作过程:
- 2-1. 分析:输入设计要求后,AI根据相似关键字搜索出约1万个图例并分解出各种平面要素(背景、抽象图形等),横向比对获得大量平面数据。人类设计师分析20个案例已属奢侈,但AI可高速分析大量案例并积累数据。根据图片对比度、文本与画面比例等识别焦点信息。
- 2-2. 创造:在2-1的分析过程中获得大量数据后连接1-1用户体验数据库决定设计细节(如字体设计、视觉焦点手法等)。例如设计运动鞋广告时AI会搜集大量运动品牌平面并分解元素后结合情绪倾向分析字体及图案设计并自动找到代言明星照片及输入产品图片位置最后依据大数据找出最吸引人的标题及版面布局等细节设计直至完成整个广告创作过程随着技术成熟AI将实现更高效更客观更专业的平面设计创作令人期待其未来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潜力同时也需关注其对设计师就业市场的影响与挑战尽管当前技术尚有限但未来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