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周末,市场参与者对未来A股的投资方向似乎形成了一致共识——科技,特别是半导体领域。中国投资者对半导体的热情,不仅源于上一轮牛市带来的丰厚回报,更源于对国家的深切热爱。当前,中国芯片产业进展如何?“缺芯”困境是否得到缓解?在AI科技新前沿,中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回顾过往几年,中国在半导体领域遭受的挫折仍令众多爱国华人感慨万千。2018年4月,美国刚对中国加征关税不久,便宣布禁止中兴通讯购买美国敏感产品,为期七年。这一突如其来的禁令使中兴通讯陷入瘫痪,业务中断,股价从39元暴跌至最低10元。而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和制裁远不止于此。2019年5月,美国又将另一家5G巨头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其与美国进行业务往来。尽管拖延了一年,但美国最终还是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为实施了全面绞杀。这一年的缓冲期让华为得以准备应对。2023年,美国财政部长因财政压力访华,试图解释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获取半导体等敏感技术的措施并非为了损害中国经济。然而,在2018年至2023年的五年间,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布的禁令已逾十轮,几乎每次中国有所突破,美国便紧随其后。耶伦的解释在中国人看来无疑是个笑话。面对美国的全面打压,中国芯片产业并未束手无策。在朝鲜战场上的甘岭战役中,美国人已见识到中国人的坚韧不拔。在芯片战争爆发前,中国有许多生存艰难的设备、材料和小型芯片公司,难以与国外竞争。但在美国封锁之前,由于能购买到性价比更高的国外产品,这些公司并未受到重视。然而,美国的封锁却为它们带来了转机。一方面,国家产业大基金的支持使这些公司在研发上获得补贴和专项经费;另一方面,无法购买国外产品迫使国内小公司迅速适应市场。它们加班加点,高薪聘请人才,与头部公司合作改进产品。这种被迫市场化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几年内便取得了显著突破。最直观的表现是:存储半导体已能与三星抗衡,导致三星涨价计划失败;华为的5G手机搭载的麒麟芯片实现量产。这些成果是中国半导体人多年努力的结晶。到2023年,部分中国半导体企业已从亏损中走出,不再依赖产业大基金和政府补贴,能与海外企业竞争。阿斯麦业绩下滑、股价大跌20%,而中国半导体企业利润显著增长。有人质疑这些国产替代仅限于中低端领域,高端芯片仍难突破。这种悲观论调并不客观正确。在进步的同时,美国企业也并未停下脚步。当芯片战争正酣时,以AI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拉开序幕。美国再次对中国展开封锁,无论是台积电还是英伟达,都不愿出售最高端芯片给中国。这对中国半导体企业而言是新的挑战,但幸运的是,这一次与2018年不同。在AI领域,中美处于同一起跑线,美国虽有领先但也仅半个身位。美国能阻止的是中国在国际上寻找合作伙伴的困难以及国内企业募集海外美元基金的困境。但这一切究竟是谁的损失尚不确定。无论如何,现阶段中国的“缺芯”焦虑已大为缓解。然而,芯片战争已升级为更高级的AI战争。中国投资者的关注点也逐渐从芯片转向AI芯片。有产业投资者参加美国的ocp会议后得出结论:1. 美国不与中国合作,除联想外,中国企业难以与美国企业合作;2. 英伟达芯片优势明显,中国企业需加速追赶;3. 英伟达卖给中国的芯片可能经过阉割且存在安全隐患;4. AI竞争的核心是能源,核电已进入AI领域讨论范围。2024年10月15日,美国AI巨头谷歌与核能初创公司Kairos Power签署协议,后者将为谷歌建造7个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供电其数据中心预计将于2030年前投入使用。全球科技巨头已意识到AI发展的核心瓶颈在于电力成本。目前中国在核电技术方面领先全球仅中国掌握独立建造第三代核电站的技术。因此A股炒作AI最终将转向核电领域因为AI发展对电力需求巨大传统煤电难以满足AI数据中心需求算力发展将依赖于电力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在核电领域将卡主美国商业巨头的脖子在A股炒作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国产化科技自主还要发散思维虽然无法拥有美国高端芯片但美国电力水平也一般中国核电领先世界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