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即使你未曾触碰代码,也能构建一款AI应用;无需编程技能,亦能创造智能个体。AI正引领一场创造力革命,未来的应用开发或将简化至如同制作一段短视频般轻松,人人皆可成为开发者,人人皆可成为创造者。”百度CEO李彦宏在近期闭幕的2024百度Create大会上如此阐述。
那么,对于一位毫无基础的普通人而言,仅凭“对话”真的就能开发出一款AI应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百度AppBuilder:仅需一句话,即可生成一款AI应用!
作为编辑,我一直渴望拥有一款能协助整合新闻内容的工具。于是,我在AppBuilder中输入一句话,简述我的需求,随后AppBuilder在短短数秒内便完成了这款AI应用的构建。

在配置界面中,AppBuilder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应用设置、能力扩展以及预览与调试。用户可在此对多个方面进行微调,如应用图标、名称、简介、角色、开场文案及推荐问题等。这些设置模块多数支持AI优化,意味着我们可以运用智能技术优化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能力扩展中有一项“组件”功能,它能赋予应用额外能力,如百度搜索、图像内容理解、天气查询等。

同时,百度还提供了知识库功能,开发者可整合各领域的知识资源,如历史数据、统计信息、行业趋势等,使AI应用能更精准地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提供答案。更令人惊喜的是,它不仅支持文档数据上传,还提供了读取URL链接数据的功能,并可配置自动更新频率。这意味着,若配置好新闻源,AI即可自动采编新闻。

通过一句话需求+简单配置调试+点击发布,仅用三步、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我便创造了一款AI应用!起初以为这款应用可能效果不佳,但除了反应稍慢外,最终产出的内容竟是可用的!

更令我意外的是,相较于文心一言这类综合型AI助手,我们配置的AI写作工具产出的内容更为完整且更符合媒体发布标准。即便与专门推出的“星火内容运营大师”相比,我们的AI写作工具因接入百度搜索、百度文库,其知识和内容更新更完善。此外,自然语言沟通模式允许我们进行多轮探讨反馈,使得最终内容呈现更为精准。

除了上述的AppBuilder外,百度还推出了AgentBuilder和ModelBuilder。AgentBuilder是一款智能体开发工具,可创建如AI客服、智能管家等产品。它能感知环境,通过学习和推理改变自身状态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而ModelBuilder则是模型定制工具,让用户能根据自身需求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些工具降低了开发门槛使非技术人员也能轻松上手实现“人人都是创造者”的愿景。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享受免费试用后需进入付费阶段以获取更强大的算力支持更优质的模型服务以及更丰富的产品功能等这意味着需要购买百度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或其他相关配套产品。然而过去这些服务和工具主要面向专业企业用户和开发者。现在无代码AI应用搭建工具的出现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将想法转化为实际应用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也极大扩展了像百度等云服务商的业务范围。
同时AI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是革命性的许多原本需要专业技能和训练的创作工作如图像生成应用开发等现在都变得触手可及这让我们在体验AI赋予我们新能力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对AI的依赖。因此我们应警惕这种日益加深的AI依赖性。
生成AI尚不能取代人类岗位!尽管过去几年里AI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取得了显著进步引发了对AI取代人类工作岗位的担忧但最新研究发现现有的生成式AI在真实应用工作场景中难以取代人类工作。研究人员使用OSWorld创建了一个包含369个计算机任务的基准测试这些任务涉及开放领域中真实网络和桌面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文件I/O以及跨越多个应用程序的工作流。每个任务示例都源自真实世界的计算机使用案例并包括详细的初始状态设置配置和自定义的基于执行的评价脚本以实现可靠可重复的评价。从最先进的LLM/VLM(语言模型/视觉语言模型)在OSWorld上的测试结果来看现阶段在执行真实应用工作时即便是目前最好的AI模型也只能完成12.24%的工作任务远低于人类测试者72.36%的完成率。产生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模型在处理GUI元素定位和操作时面临显著挑战具体来说GUI定位问题主要体现在模型难以准确从屏幕截图或无障碍树中提取出正确的GUI元素并据此预测出精确的鼠标点击坐标。例如在执行涉及LibreOffice Calc Writer或Impress等办公软件的任务时模型往往难以正确执行诸如格式化文本插入图片等复杂操作此外模型在理解GUI布局和执行具体操作方面也存在障碍如在关闭幻灯片面板的任务中模型未能正确识别界面上的相应按钮导致任务失败。也就是说尽管这些模型在文本理解和生成方面表现出色但在理解和处理GUI元素的位置和操作时却显得力不从心。总之在目前以人为主的工作流中AI在模拟人的工作流时与人类完成同样操作的差距深远但未来如果AI能够彻底重塑工作流程以AI为主导的工作流程中人的参与度还能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