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2024年的傅盛AI大课暨猎户星空企业应用大模型发布会上,猎豹移动及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宣布了猎户星空140亿大模型的发布,并介绍了一系列场景应用微调模型及大模型深度应用“聚言”。傅盛指出,猎户星空的企业应用大模型将面向公众开源,并允许免费商用。
发布会上,傅盛还展望了2024年技术发展的四大趋势:1、预计超过一半的千亿大模型将衰落,而私有化百亿大模型将蓬勃发展。2、超越OpenAI的机会将来自大模型应用公司。3、“数字老板”将成为企业的标配,董事会将开始考核CEO使用AI的时间。4、尽管具身智能备受瞩目,但人形机器人无法实现量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大型AI模型的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和机构日益认识到大模型在解决复杂问题和提升业务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当前,大模型市场由科技巨头和专业AI公司主导,他们不断推出先进的大模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也加入这一领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AI大模型作为新的智能计算范式,与传统AI模型相比,大模型通过更多的数据进行训练,展现出更好的泛化能力,可应用于更广泛的下游任务。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AI大模型分为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等。自然语言大模型如GPT-3、源、悟道和文心等在业界颇具代表性。视觉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安防和医学影像等领域。而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以文生图技术也在迅速发展,AI内容生成(AIGC)成为AI发展的下一个重点领域。
AIGC行业热度高涨,备受资本青睐。截至2023年4月,国外已有7家AIGC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出现。在中国,超参数和小冰公司已被明确为独角兽公司,Minimax据传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光年之外则宣布其下一轮融资已被认购2.3亿美元。目前最受头部资本关注的机构都与底层大模型或AI领军人物有关。多家机构已明确将AIGC作为主投赛道,个别投资机构甚至推出了相应的主体孵化项目。整体而言,虽然大部分机构仍在观望中,但预计今年融资规模将实现数倍增长。随着底层大模型的逐步开放和商业价值的落地验证,预计2024年融资规模将出现首次阶段性的指数级增长,投资将向AIGC全产业链扩散。
中国AI应用正在金融、电信制造和医疗行业加速渗透。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互联网平台向元宇宙的转型,人类对数字内容的需求不断增长。AIGC作为新型内容生产方式,已在传媒、电商、影视和娱乐等行业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在推动数实结合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金融、医疗、制造和工业等行业的AIGC应用也在快速发展。根据IDC的数据,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渗透度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互联网、金融、政府、电信和制造。此外,AI在自动驾驶和交通物流领域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据麦肯锡预计,AI将为交通领域创造3800亿元的经济价值。
中国AIGC行业的头部企业中,互联网大厂业务布局最广,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并在各赛道进行宏观战略布局。然而,其他初创企业也有其优势,在细分赛道取得不俗成绩。目前中国已出现多家从事大模型开发及延展应用的公司,但尚未普遍形成对外开放的生态,需进一步关注相关机构的后续动态。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呼吁企业树立AI信仰并全力投入AI领域。他认为创新才能突破困境,未来最大的创新机会在于大模型。他还分享了2024年大模型发展的十大趋势预测:包括大模型将成为数字系统的标配;开源大模型将迎来爆发;“小模型”将在更多终端涌现;产业层面,企业级市场将崛起并向着深度化、产业化和垂直化方向发展;技术发展和应用层面,Agent智能体将激发大模型的潜能;2024年将成为大模型应用场景的元年;多模态将成为大模型的标配;文生图、文生视频等AIGC功能将实现突破性增长;具身智能将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以及大模型将推动基础科学的突破。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AIGC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可在【前瞻经济学人APP】上查阅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