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的疆域里,一项特别的挑战被提出:测试大模型的智慧极限——解密Base64编码的中文文本。我,一个持续探索AI边界的旅者,决定在这个周末,与这些智能巨头们来一场智力对决。
首先,我选用Base64编码,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传输的编码方式,它将数据转换为仅包含64个特定字符的字符串,便于在文本环境中安全传输二进制数据。
挑战开始,我首先测试了市面上的通用模型,如豆包、通义千问及Claude 3.5 Sonnet,遗憾的是,它们未能通过这一考验。Claude 3.5 Sonnet虽识别出编码类型,却未能正确解码。
随后,我转向更专注于推理的DeepSeek模型。它投入了大量时间——长达398秒,尝试多种方法确认编码类型,但解密结果却令人失望。这显示了其在处理此类任务时的局限性。
这时,我转向了ChatGPT的o3-mini版本,尽管受限于网络条件,其反应速度却令人惊叹,几乎瞬间给出了正确答案。而即使是DeepSeek在“Think模式”下,经过126秒的深思熟虑,依旧未能成功解密。
这一对比鲜明地展示了o3-mini在解决此类问题上的卓越能力,它以一种近乎碾压的姿态战胜了其他竞争者。这次测试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较量,更是对AI智能极限的一次深刻探索。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