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产品界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欢迎语和默认阅读的《“AI创作小助手”使用须知》。这一设计让用户明确了解使用条款,为接下来的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用户可以在当前页面直观比较不同风格对实物照的生成效果,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非常有效地突出了产品的能力和效果,直击用户的关注点和内心诉求。
点击“开启AI创作”按钮,即可进入功能生产流程。入口处的“钥匙”概念解释清晰,包括其定义、用途、消耗方式以及获取途径。用户每次解锁创作都需要消耗一把钥匙,初始钥匙数量为5把。想要更多创作机会,可以通过分享应用和每日访问应用来获取额外钥匙。
上传自拍照后,用户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效果图进行创作。然而,操作顺序上有些令人困惑:点击“上传自拍”后,需要先选择风格,这与用户常规操作认知不符。通常用户会期望先上传照片再选风格。
目前提供7种不同风格的画面生成服务,整体效果细节丰富、画面细腻且质感十足。每个风格可生成一张头像,支持切换生成多种风格的多张头像,每次仅消耗一把“钥匙”。但暂时不支持对同一风格多次生成不同效果图。
以下三幅图分别展示了AI经典风格、动漫风格、3D卡通风格的效果:
[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
自拍照生成的不同风格AI头像,还可作为淘宝头像使用。
产品视角的思考
1. 产品入口问题
当前产品入口是:我的淘宝–点击【头像】–点击【头像】–半浮窗:点击【制作我的AI头像】。建议优化:在【我的淘宝】-头像旁边增加展示盒交互区域,如增加角标等,以吸引用户注意并点击进入体验。如果生成效果良好,用户可能会冲动换头像并多次尝试不同风格。
2. 生成页面数据排序展示问题
目前数据按时间正序排列,最新生成的在最下方且生成入口在数据底层。建议改为倒序展示,从最新数据开始排列。同时,生成入口应差异化设计,未使用前强化展示,使用后小面积弱化并置顶,方便快速使用。
3. 生成画面路径问题
建议优化交互路径:先上传照片再选择风格(更符合用户感知)、默认第一个风格后续可切换(实验性设计)、同步选择风格和照片(需顺畅处理)。例如,将“风格选择”和“照片选择”放在同一页,先选择风格再上传照片,形成前后承接的联动操作。
4. 多次生成自由度问题
支持对同一素材的同一风格多次生成。考虑增加个人定制选项,如调整面部特征、背景等,增加用户参与感和满足多样化需求。
值得点赞的细节
1. 产品改进计划
展示产品团队的谦逊之心,倾听用户反馈是C端产品的核心。通过简单功能设计体现对用户敬畏和汲取智慧的态度。尽管产品尚简单且入口深,了解用户想法至关重要。
2. 隐私设置
重视自画像的肖像权和隐私问题,保留用户对产品使用和授权的自由选择权。用户可选择关闭AI创作小助手并删除所有卡通形象。
3. 点赞+点踩反馈设计
每张生成图都开放“点赞”和“点踩”功能,快速收集用户反馈用于产品改进和模型优化。同时增加产品人情味和人性化互动设计。
4. 分享玩法
分享给淘宝好友无社交压力,每次分享得一把钥匙。通过分享带动用户增长为后续商业化奠定基础。
创意与激励
结合电商产品探索更多内容创意:个性化商品头像、商品定制推广、头像商品衍生品、头像广告合作等。激励策略包括活动奖励机制、排行榜竞赛、头像社区互动、个性化分享效果和定期分享活动等提升用户体验和参与度。结合AI生成头像功能不仅增强用户粘性还提升品牌价值。
总结
淘宝AI创作小助手功能包括个性化头像生成、多样化风格选择、即时生成体验和社交分享等旨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形象需求并提升互动体验趣味性。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AIGC玩法以科技驱动和用户为先方向提升用户体验。期待更多产品改进和玩法推出同时也期待同行在产品极致之路上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