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人工智能拯救春晚收视率

AI百科3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49 0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成为春晚提升收视率的关键驱动力。作为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电视节目,春晚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着特殊地位。自90年代电视普及以来,它一直是全球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每年的赞美、回味或吐槽都成为节日期间的热门话题。然而,进入21世纪后,春晚的收视率逐渐下滑,一度跌至近20%,甚至有人呼吁取消这一节目以节省公共资金。但近两年,春晚的收视率又显著回升,2025年更是达到了39.3%,创下自收视率调查开始以来的第二高纪录。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今年春晚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对科技感表示赞赏,尤其是阿里云通义AI在甄子丹节目中创造的“空中环绕、时空凝结”画面,以及张艺谋将东北秧歌与机器人巧妙融合的设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春晚的转型与挑战

早期春晚的困境

  早期的春晚面临着舞台和直播技术的双重挑战。1983年,央视推出了第一届直播式春晚,但由于当时中国通信技术落后,不得不租用德法共同研制的“交响乐”号通信卫星进行转播。此外,舞台灯光、录播设备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存在火灾隐患。尽管演员们的表演精彩纷呈,但技术上的限制仍然明显。1985年,春晚改在工人体育场举行,却因灯光不足、通信设备和指挥混乱等问题引发了大量差评。这些早期的挑战突显了春晚在技术和设施上的不足。

90年代后的危机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各地电视台纷纷举办自己的春晚以及艺术表演的充分市场化,央视春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观众对节目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同时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兴起也分流了大量观众。2014年春晚的收视率仅为9%,首次跌破10%,年轻观众的参与度更是低迷。

数字科技重塑春晚

  为了挽救边缘化危机,央视采取了与新兴科技企业合作的策略,特别是重视与阿里、大疆、京东方等公司的合作,引入最新的数字科技成果以增强舞台视觉效果。从2013年起,春晚开始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AR),并陆续推出了VR全景直播、4K转播技术、3D+VR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节目的视觉效果,也满足了年轻观众对视觉体验的需求。

  2025年的春晚更是实现了重大突破,与阿里集团全面合作,采用阿里云计算AI技术打造了中国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AI春晚。例如,甄子丹的《笔走龙蛇》背景效果由阿里云通义AI的3D模型重建技术实现;莫文蔚、毛不易的《在岁月里的花》演唱背景中的“油画定格”时刻则通过通义万相的图像风格化技术和首尾帧视频生成技术实现。这些技术上的创新为春晚注入了新的活力。

思考与启示

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

  民营企业在春晚科技和商业模式进步中扮演了主力角色。近十年间,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前期的积累和创新提速,为春晚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表达形式。特别是阿里云等公司的技术创新为春晚的成功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阿里云的角色与意义

  阿里云成为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技术合作伙伴再次显示了其在国家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从2016年起阿里就一直是春晚的长期合作伙伴并在网络直播、VR、8K等方面助力春晚转型。阿里云不仅是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商还在AI能力和大模型产品上居于前列为春晚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支持。这反映了国家对阿里企业价值的再次肯定。

云计算的社会经济角色

  这届春晚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云计算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角色的机会。云服务为国民经济提供了一套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系统极大加速了企业研发、运营管理的效率是信息化时代的新基建。从AI竞争来看云计算也是影响AI算力的基础性因素。只有强大的云服务商才能诞生具有强大运算能力的AI产品因此云计算在大国竞争中的意义不亚于芯片和大型飞机。未来中美竞争的焦点在于算力、AI和机器人而算力最重要的就是芯片和云服务商如阿里云这样的企业将在这一竞争中发挥关键作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