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AI换脸”诈骗 你需要的知识都在这儿了

AI百科4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60 0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AI技术合成他人面孔和声音,制造极其逼真的合成图像,以实施新型网络诈骗。这类骗局往往能在短时间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损失。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这类“深度造假”的AI“换脸”技术?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辨别呢?让我们从一起发生在陕西西安的“AI换脸”诈骗案例谈起。

  在陕西西安,财务人员张女士在与老板进行视频通话时,老板要求她将186万元转账至一个指定账户。张女士表示,由于老板的声音和视频图像都与平时无异,她毫不犹豫地完成了转账。然而,当她将转账凭证发到公司财务内部群后,真正的老板却表示从未要求她进行这笔转账。意识到被骗后,张女士立即报警,警方迅速对接反诈中心并联系相关银行进行紧急止付,最终成功挽回大部分被骗资金156万元。

  这起案例令人震惊,但并非孤例。近期,香港警方也披露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亿港元的AI“多人换脸”诈骗案。在这起案件中,一家跨国公司香港分部的职员受邀参加视频会议,并按照要求将2亿港元转账至多个本地银行账户,事后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警方调查后发现,除了受害者外,所有所谓参会人员均为经过AI换脸后的诈骗人员。

  那么,AI换脸背后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呢?从技术层面来看,AI换脸过程主要包括人脸识别追踪、面部特征提取、人脸变换融合、背景环境渲染以及图像与音频合成等关键步骤。其中,深度学习算法被用于精准识别视频中的人脸图像,并提取出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关键面部特征。随后,这些特征与目标人脸图像进行匹配、替换和融合,再通过背景环境渲染并添加合成后的声音,生成高度逼真的虚假换脸视频。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AI换脸的逼真程度,记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合作进行了深度体验。技术人员仅通过一张照片就能完成“一键换脸”,且随着技术人员面部表情的变化,照片上的脸也会相应变化。专家解释称,这首先通过视频采集定位图片中的人脸面部特征点,然后进行面部特征点的采集和提取,最后对原始照片进行变换、融合和整形。

  尽管AI换脸技术在娱乐视频录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用于诈骗则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和成本。专家指出,实施点对点视频通话的诈骗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专业技术支持,包括图片采集、算法模型训练等。目前,这类技术更多应用于娱乐视频录制,而非诈骗。

  然而,AI技术也存在法律风险。即使出于娱乐目的使用AI换脸、换声,也可能涉嫌侵犯著作权、肖像权和声音权。因此,专家建议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识别AI“换脸换声”的方法。例如,在视频对话中要求对方挥手识别实时伪造的视频;在点对点沟通中问一些只有对方知道的问题以验证真实性等。

  此外,随着AI技术的发展,多层面监管规范也变得至关重要。在源头端需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在技术层面可加强管理;在法律制度层面则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A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