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网

AI百科1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30 0

  高文,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现任鹏城实验室主任,他亲历了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人工智能的崛起。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完成了超过2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视频编码与分析、计算机视觉等尖端领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自主研发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体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21年,因“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的卓越贡献,他们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外,他们主导制定的AVS超高清视频编解码国家标准,已被全球超高清产业联盟采纳为国际标准。

  在人工智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标志的当下,各国及科技公司正积极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与布局,我国亦在努力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在内的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那么,何为人工智能?它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我们如何抢占先机?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历史可追溯至六七十年前。它,即人造智能,是通过机器人、计算机等载体展现出来的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根据功能与应用的不同,人工智能可细分为通用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与专用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前者拥有超越人类的功能与能力,而后者则专注于单一任务,如常见的刷脸识别、语音识别系统。

  1956年,10位杰出学者在美国达特茅斯市发起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讨论,这一事件被公认为人工智能的起点。从1956年至1976年,人工智能研究主要聚焦于模拟大脑工作,尽管在数学定理证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受限于技术瓶颈,其发展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06年,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才再次迎来迅猛发展。

人工智能的特点与成长

  当前的人工智能已具备从感知到认知的全方位能力。在智能水平上,感知智能已趋于成熟,而认知智能与决策智能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此外,类脑计算与量子计算作为两条潜在的技术突破路径,正引领着人工智能向更高层次迈进。人机混合智能模式的兴起,则意味着机器与人类在智能形态上的深度融合。

  在应用驱动方面,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同时,为了防范技术失控的风险,对人工智能的社会属性进行深入研究与立法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与差距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之一。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在基础理论与原创算法研究、高端器件研发能力、开源平台构建以及高端人才储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为了在未来的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中国需从国家战略、人才高地、基础建设、立法保障等多个方面着手布局。同时,通过数据处理、开源平台与应用场景三大抓手,推动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赋能。在补齐短板、做强自身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的治理与标准制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