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体微生物组在肠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影响人体免疫系统、食物消化,还能防止有害细菌滋生。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人体微生物组与结直肠癌(CRC)治疗之间的潜在联系。本文探讨了一种名为丙酸盐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如何通过调控HECT结构域E3泛素蛋白连接酶2(HECTD2)和常染色质组蛋白-赖氨酸 N-甲基转移酶 2(EHMT2)来抑制CRC的生长。研究还发现,丙酸盐通过降低EHMT2的水平,进而上调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1(TNFAIP1),诱导CRC细胞凋亡。研究者利用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的培养基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机制。此外,在3D球体培养模型中,丙酸盐和EHMT2抑制剂(BIX01294)展现出协同抗肿瘤效果。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三点重要发现:丙酸盐的抗肿瘤作用、EHMT2作为结肠癌治疗靶点以及微生物和EHMT2抑制剂在CRC中的协调治疗作用。
论文ID
原名:Human gut-microbiome-derived propionate coordinates proteasomal degradation via HECTD2 upregulation to target EHMT2 in colorectal cancer
译名:人体肠道菌群产生的丙酸盐通过上调HECTD2促进结肠癌中EHMT2蛋白酶体降解的调控机制
期刊:ISME JOURNAL
IF:10.302
发表时间:2022.1.1
通讯作者:Doo-Sang Park, Dae-Soo Kim, Mi-Young Son, Hyun-Soo Cho
通讯作者单位: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韩国科学技术联合大学院大学
DOI号:10.1038/s41396-021-01119-1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图片]
结果
- 丙酸盐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LS174凋亡
为了检测丙酸盐在结肠癌中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丙酸钠(SP)在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LS174T中的IC50分别为2.986mM和11.67mM。通过结晶紫染色(CV)和CCK8实验表明,相比阴性对照组,SP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蛋白质印迹(WB)实验显示,SP处理的HCT116和LS174T细胞中剪切后的PARP水平增加,表明细胞凋亡的增加。此外,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实验揭示了SP处理后CRC细胞系中半胱天冬酶3/7活性的增加,与早期和晚期凋亡的活性一致。RNA测序(RNA-seq)分析发现SP处理与细胞生长负调控和细胞死亡上调相关。
[结果图片]
- EHMT2是丙酸盐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的靶点
研究发现,EHMT2作为SP诱导的CRC细胞凋亡的效应基因。在CRC组织的组织化学分析中,相比正常组织,EHMT2的表达水平在CRC组织中增加。WB实验显示,SP处理后在转录水平上EHMT2没有改变,但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免疫细胞化学(ICC)分析显示,SP处理的细胞中EHMT2的强度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SP可能通过调节蛋白酶体降解来影响EHMT2的稳定性。
[结果图片]
- SP诱导HECTD2的表达从而降解EHMT2
RNA测序数据重新分析发现,与对照处理相比,7个E3连接酶上调,其中HECTD2最为显著。siRNA和SP共同处理实验显示,敲降HECTD2有助于恢复SP处理诱导的EHMT2降解。qRT-PCR和WB确认SP处理可以上调HECTD2的表达。ChIP实验发现HECTD2启动子区域H3K27乙酰化状态的增加,表明微生物组产生的丙酸盐抑制HDAC活性,从而上调HECTD2的表达。
[结果图片]
- EHMT2的敲降参与了CRC细胞的凋亡
EHMT2敲降后的RNA测序结果表明,GO分析中富集的通路有“凋亡过程”、“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调节”。通过CV染色和CCK-8测定发现SP处理后EHMT2的敲降抑制了CRC细胞系中的细胞生长。WB和FACS实验证实EHMT2敲降增加了剪切后的PARP和半胱天冬酶3/7的活性。因此,研究者认为SP处理后EHMT2的下调诱导了CRC细胞系中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结果图片]
- 在诱导CRC细胞凋亡的过程中TNFAIP1是EHMT2的直接靶标
ChIP-seq分析发现,与siCont组相比,siEHMT2组的TNFAIP1启动子区域的H3K9二甲基化状态降低。ChIP测定证实敲降EHMT2后TNFAIP1基因启动子区的H3K9二甲基化状态显著降低,而H3K9乙酰化增加。这表明EHMT2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直接调节TNFAIP1的表达。
[结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