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与医疗的融合在各个层面不断加速。到2019年,医疗AI迎来了商业应用的转折点,逐步融入临床实践与医生工作流程,并在2020年初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2020年1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科亚医疗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成为首个获得AI影像Ⅲ类证的产品。
同年,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在《2019中国医疗人工智能报告》中详细总结了医疗AI的发展。本文为报告的部分内容,完整版本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免费下载。
医疗AI应用矩阵与行业图谱
根据应用服务对象、医疗环节及病种范围,报告构建了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矩阵与行业图谱,展示了我国医疗AI的全面发展情况。
AI在医院端的应用场景分析
AI+虚拟助手: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AI虚拟助手在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均有所应用。导诊机器人提供分诊建议,节省人力;AI病历助手将语音转为结构化电子病历,提高诊断效率;诊后回访和满意度调查则提升了患者体验。
AI+临床工作流:AI通过精准算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如根据电子病历自动安排工作,提升医院管理效率。此外,AI还助力医疗设备管理、医生工具及支付管理,推动医院管理的智能化和规范化。
AI+预防管理: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对疾病的全面筛查和预测。以糖网病为例,AI从影像数据中识别病变,提前预警,提高治疗成功率。
AI+辅助诊断:结合CDSS与MDT,AI在影像、病理、基因等领域实现精准诊断。例如,在肺结节筛查、乳腺癌分类分级等方面达到90%准确率。
AI+辅助治疗:在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及用药建议等方面,AI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并发症风险。例如,在肿瘤治疗中,AI自动勾画靶区,提高治疗精度。
AI+康复:通过可穿戴设备、康复机器人及健康管理,AI助力患者功能恢复。例如,康复机器人实现人机交互,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AI+科研: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设计等方面,AI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成功率。例如,在新药发现阶段,AI通过NLP技术快速筛选化合物。
医疗AI产品管线与投融资分析
截至2019年10月,调研了7大细分领域62家企业82个产品。合作医院数量普遍增加至数百家,市场从影像AI拓展至药物研发等蓝海市场。2019年投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25次),D轮及以上融资总额达24.6亿元。太美医疗科技以15亿总融资额领先。融资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结语
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并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深化,医疗AI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