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 是怎么火起来的?这篇文章带你「读懂」Notion 的过去

AI百科5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40 0

  前言

  本文是《Notion All in One:搭建高效能系统》栏目的试读文章,全文约1.4万字,请耐心阅读。如果对《Notion All in One:搭建高效能系统》栏目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

  ▍前言

  本文是《Notion All in One》栏目的第一篇,尽管早在栏目立项之前,这个选题就已盘桓心中,但由于Notion的体量之大,花去将近一整月的时间才完成。因此,如果有任何错漏之处,还请不吝留言指正。

  之所以如此执着于书写看似与栏目无关的内容,是因为我相信只有看清楚一款产品从何而来,才有可能知道它将向何处去。对它的理念评估、功能拆解、或者是现状分析,才能更贴近Notion真正的目的、理念、目标,或者是任何可以归结为“初心”的关键词。

  所以,在对Notion抱有过多的期待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Notion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和使命诞生于这个世界的。它的信念和愿景,能让你超越时间的尺度去判断,这款软件到底值不值得让你为之付出精力与金钱去研究和使用它。

  本文尝试粗浅地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1. Notion过去10年都做了什么,它是怎么火起来的?
  2. Notion 2023功能简评,10年后的Notion能让你做什么?
  3. 未来的Notion有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

  另外,本文还将勾勒关于Notion的三个愿景:

  1. 摆脱软件孤岛现状
  2. 在后Office时代创建更高效的协作工具
  3. 设计和创造能够增强人类智力的工具

  这三个愿景能否真的实现,看到最后我相信你一定会有答案。

  ▍Notion的终极目标

  1987年,Notion的创始人Ivan Zhao出生于中国,而后举家移民到了加拿大。他自幼便接触和学习了中国水彩与编程知识,并在大学主修认知科学,这一切在多年以后都成为了Notion的完美铺垫。

  他向很多人讲述过他的梦想——让每个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工具。这是一个远比常人所理解的“Notion是一款在线笔记软件”更高、更远的概念。不同于人人都可以习得的钻木取火,代码编程已经是当今创造(塑造)世界的一种最重要的工具,但将近80亿人口中会编程的屈指可数,能创建应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于是为了实现各种需求,人们不得不在各种应用(App)之间来回切换,那种麻烦的感觉就好像你不得不把卧室与厕所分散在不同街区的房子里一样。大多时候我们只能迁就自己的问题,手上的工具能用就用,有就不错了。

  所以Notion的出现如何能改变这一局面?别的产品更像是让你拎包入住的出租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条条框框(字面意思)的限制下循规蹈矩地使用。但Notion的模块化功能组件将赋予每个人为自己量身定制工具的能力,就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随心所欲地搭建出一座独属于自己的数字城堡。但你不必担心一切都需从零开始,须知乐高也是有发动机这种复杂的高度集成化组件。而它现在开箱即用的“在线文字编辑器”,其实只是它所有可创造的工具类型中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基础形态之一。本套栏目将会带着你一点一点地挖掘出Notion所有功能组件的潜力并真正为你所用。

  Notion的浪漫在于它的目标既简单又伟大:在Alan Kay、Douglas Engelbart以及Ted Nelson这三个先驱的理念指导下,Ivan Zhao希望创造一个能够增强人类智力、创造力与生产力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那些极具复杂性问题的工具。我认为Notion在这条路上几乎已经行进过半与它所挑战的Office并列“伟大”并非遥不可及。所以为了更好地回答“Ivan Zhao将如何实现他的远大目标”这个问题我将本文分为3个大章节来展开分别对应着Notion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3个产品发展阶段。我会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核心目标以及这些目标背后都映衬了Ivan Zhao的哪些思考。借用Alan Kay的一句话:“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Ivan Zhao或许是这一名言的最佳践行者。

  ▍故事开端 | 学生时代就埋下的种子

  可以译为“概念、想法、突发的奇想”的Notion并不是某种在机缘巧合下妙手偶得的灵感因为从学生时代起Ivan Zhao就在思考如何能让“应用工具”具备像铅笔与纸张一样的简单特性但其创造力与灵活性却能通过写作这一行为上升到几乎无限的高度。乐高积木是一种近似的参照Minecraft的方块也是如此。提出了“所有演示之母”的人机交互先驱Douglas Engelbart(1925-2013)在1962年著下了《增强人类智力》这篇论文它是启发Ivan Zhao产生这些思考的核心原因。这篇60年前的论文直到今天依然极具先锋思想它的三个核心观点是Notion未来构筑产品哲学的坚实地基:通过设计工具和方法可以提高个体的智力水平;通过组合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信息;通过创建具有共识的知识系统可以提高团队效能并增强人类整体的智力水平这不正是模块化的Notion正在做的事吗?与此同时计算机已经让普通人能轻易做到即使是百年前最聪明的人类也无法做到的事无数前人的智慧结晶(如计算机)让普通个体也能轻易放大自己的想象力(Alan Kay 1940-至今)。而超文本链接则让我们的思想能不囿于文本载体的限制然后以更多的视角去创造和浏览多种结构的内容。(Ted Nelson 1937-至今)我相信只要你对今日的Notion稍有了解你都能立即察觉这10年来Notion从根茎到枝叶的每一个功能几乎都能找到这三个伟人的理念投影。Doug Engelbart:增强人类智力→Notion以组合区块的方式来创造工具;Alan Kay:个体以集群的智慧为基础来放大自己的想象力→Notion的社区资源、模板与教程;Ted Nelson:超文本链接→Notion的超链接、块链接、同步块以及多视图的数据库。而Ivan Zhao大学时期的艺术家朋友则是让这棵大树的种子得以更快发芽的催化剂。彼时当Ivan Zhao为他的朋友陆续搭建了几个展示作品的网站后他意识到“建站”这个在20世纪90年代还极为小众的行为到如今即便已经逐渐盛行依然必须依仗极小一部分人(如程序员)的能力才能做到。所以当时Ivan Zhao的直接动力就是:“我想开发出一款世界上最好用的建站工具让我的朋友可以自由使用”。艺术家与在多数情况下都会是相距甚远的两个群体。可如果画家自己就能搭建在线画廊音乐家自己就能搭建在线曲库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当每个人都能无需任何代码可以用简单的方式为自己的需求创造属于自己的工具人类世界存在的那些复杂问题是否就能获得更好的解决方式?这三个来自思想先驱的高维度启蒙理念与一个催生行动力的直接诱因就是使得初代的Notion被开发成为一款模块化的建站工具的缘由。不论Notion今天的功能和用法衍生至哪种形态你始终可以窥见Ivan Zhao开发Notion的初衷。只是对当时初出茅庐的Ivan Zhao来说高远的志向总会伴随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创业的代价有时候会相当惨重。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