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一直是技术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对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材料研发过程中存在技术门槛高、周期长、工程量大等挑战,往往需要耗费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难以满足现代产业多元化材料的需求。
根据工信部及Choice数据显示,我国高端新材料自给率较低,进口材料占比高达84%,其中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率高达52%,高温合金进口率也达到50%,显示出强烈的国产化替代需求。
近年来,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为材料科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大数据+AI”为标志的数据驱动,已成为材料科学发展的第四范式,推动了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创材深造(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材深造”)应运而生,这是一家专注于AI+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化的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创材深造利用材料计算、材料信息学、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通过AI加速高端金属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同时,公司提供从产品独立研发、样品设计到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一站式服务。
与多数AI+新材料公司不同,创材深造聚焦于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非仅仅销售软件或承接研发订单。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出多款高端金属3D打印材料和高性能压铸铝材料,并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创材深造的核心团队由80%的研发人员组成,包括资深算法科学家、材料科学家等,在材料研发、工艺优化、算法设计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通量设备,能够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地采集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高质量。同时,高通量实验室和工业级大数据平台的部署,支持了全流程数字化的开发工作。
以高温合金为例,创材深造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收集了大量实验数据,并构建了适用于高温合金材料的生成模型算法,进行材料测试和性能优化。相比传统实验室模式至少5年的研发周期,创材深造仅需半年即可完成3到5款新材料的研发,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此外,AI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工艺参数上的一致性,以及算法的迁移性和抗扰动能力,使得创材深造能够更好地应对真实场景中的挑战。其研发的材料性能已达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要求标准。
创材深造创始人王泽轩表示,公司的AI研发平台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2023年底,公司完成了3款先进合金材料管线的研发工作,包括高温合金、高强铝合金和压铸铝合金。这些材料具备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与进口材料相比在性能和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
在国内市场方面,创材深造已与航空航天、军工等行业标杆客户达成合作,产品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同时,公司与汽车头部品牌签订了超千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材料订单。
随着AI技术在材料设计方面的潜力不断显现,创材深造有望推动国内金属材料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截至2022年上旬,公司已完成了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总金额为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蓝驰创投、线性资本、源码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