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至2018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针对“出海问题”,他表达了字节“用三年实现全球化”的雄心壮志。作为中国科技界较早探索产品国际化道路的巨头之一,张一鸣的判断基于这样一个理念:
“实现全球化的最佳产品,即便是像Windows、Office、Facebook、YouTube这样的软件巨擘,也不依赖于特定市场,关键在于内容的本土化。我们的策略聚焦于打造全球化的产品,同时融入本地化的内容。”
张一鸣的洞察确有道理。不仅字节、百度等科技巨头,在AI大模型引领的新技术浪潮下,与国内充满不确定性的模型竞争相比,AI出海似乎拥有更多确定性和灵活性。一位协助国内品牌海外营销的MCN联创向“硅基研究室”透露,自去年12月以来,他们的客户中科技公司的数量激增,海外营销需求也大幅上升。
进入2024年,“国内AI创业者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这些AI产品在海外默默赚取丰厚利润”的报道频现,而在这片AI出海的富矿中,既有“APP工厂”之称的字节跳动,也有如万兴科技等经验丰富的出海老将,还有年轻的独立开发者,如Meshy、PixVerse、Heygen、OpusClip、FlowGPT等。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中国企业纷纷选择AI出海?当前AI出海的竞争格局如何?出海真的是一片金矿吗?
AI出海:群雄逐鹿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正是国内AI企业间的现状。据“非凡产研”数据,2024年,中国出海规模以上的AI产品数量从1月的35个增至2月的42个,显示出中国AI企业出海的热度持续升温。
一位协助品牌海外营销的MCN联创表示,自去年12月起,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成为他们的客户,海外营销需求激增。然而,AI出海并非蓝海,“硅基研究室”分析发现,尽管许多海外AI应用尚处于推广和商业化初期,但已呈现“诸神混战”的局面。
这场混战涉及大厂、出海老将、创业派和超级个体(独立开发者)四大阵营。其中,拥有资金和流量的大厂无疑最受关注。
互联网大厂出海并非新鲜事,但在AI出海浪潮中,字节跳动、百度尤为典型。百度在国内强调AI原生应用,在AI出海上也走在前列。据“硅基研究室”不完全统计,百度已向海外市场推出三款AI原生应用:AI相机Meira、AI聊天SynClub和AI社交WiseAI。但成效尚不明显,以SynClub为例,据Similarweb数据,其访问量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间虽于1月初达到高峰,但随后下滑,2月较1月降幅达62.19%。
另一边,字节跳动从组织架构到产品都在加速AI出海步伐,试图复制“APP工厂”的奇迹。据“硅基研究室”统计,字节跳动出海的AI产品包括Cici、Coze、ChitChop、BageBell和Gauth等。据AI产品榜数据,Coze、Gauth等产品2月访问量显著增长。以近期走红的Gauth为例,其官网数据显示已有超过2亿学生用户使用。截至4月2日,Gauth在美国教育类应用中排名第三。
Gauth增长迅猛,近一周多次位居第二。字节跳动的反应更为迅速。去年12月,外媒报道“OpenAI封禁字节API账号”,从侧面反映了“字节AI”的激进速度。目前,字节跳动的AI出海产业链布局清晰,通过调用API或基于开源模型的自研模型,利用强大的工程能力快速迭代AI应用产品矩阵,同时借助TikTok等流量平台进行用户获取。
除了大厂,AI出海领域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出海老将们。如被称为“中国版Adobe”的万兴科技已形成图像视频生成到编辑的矩阵布局。同样拥有十年出海经验的易点天下宣布其去年7月推出的AI数字人营销视频创作平台KreadoAI已实现商业化。
从出海经验和资源来看,大厂和出海老将无疑具备更大优势。句子互动创始人兼CEO李佳芮认为:“全球化或中小企业出海需要强大力量支撑,大厂是最佳选择。”然而真正实现产品出圈、活跃在出海一线的更多是来自创业派和超级个体们。他们背景多元包括离开大厂的创业者、学术专家以及辍学创业的独立开发者。
如刚完成6000万美元融资的HeyGen联合创始人之一便是前字节产品设计师梁望;同样来自字节的爱诗科技创始人王长虎则参与抖音和TikTok视频能力从零到一的创建过程;其推出的视频生成工具PixVerse也瞄准海外市场。
海外爆火应用中出现越来越多“中国班底”。如Monica创始人肖弘是连续创业者也是“微伴助手”创始人;2020年“微伴助手”被明略科技收购而Monica则通过收购ChatGPT for Google升级而来。学术专家同样重要力量如Meshy由计算机图形学知名学者胡渊鸣创立;Cutout Pro来自LibAI Lab领导者为唐勇博士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轮AI出海潮也带动超级个体崛起独立开发者表现亮眼TheB.AI、FlowGPT等出圈AI原生平台项目早期均为创始人独立开发。以FlowGPT为例其创始人党嘉成仅用3天时间就做出网站原型。
尽管当前AI出海热度持续升温但竞争和商业化尚属早期许多企业未公布ARR具体数据增长持续性也待考量。从国内卷向海外尽管机遇与挑战并存但中国创业者已站在全球舞台展现实力与潜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