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Z世代:钥匙就在阳光里丨科创Z世代

AI百科1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29 0

  近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圆满落幕之际,一场引人深思的采访在展会现场悄然展开。我们随机邀请了“70后”、“80后”、“90后”各年龄段的嘉宾,探讨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尽管“90后”的采访对象轻松找到,但寻找“70后”、“80后”却成了不小的挑战,最终估算结果显示,现场参与者中“90前”与“90后”的比例约为1:9,这直观地反映了人工智能领域中“后浪”们的崛起之势。

  作为聚焦年轻科创群体的融媒体产品,《科创Z世代》自然不会错过这股青春风暴,我们特别邀请了四位在人工智能领域崭露头角的Z世代代表,共同分享他们的故事与见解。

  这四位嘉宾的履历令人瞩目,AI Z世代们以卓越成就展示了“没有最强,只有更强”的态势。滕佳烨本科期间便获奖无数,保送清华直博;秦浩桐在大学期间发表顶刊论文20篇,成果广泛应用于百度飞桨、亚马逊DGL等平台,并落地于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杨幻睿年仅14岁便进入清华大学,22岁博士毕业;解佳豪则在Facebook自监督学习挑战赛中荣获全部四个赛道的冠军。他们的经历无不令人惊叹。

  通过近10年AI类人才大数据研究,我们发现人工智能人才年龄结构显著年轻化。Z世代不仅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成就,成为AI+X领域的全新学术人才,更是产业升级、产业应用的核心驱动力。这四位Z世代代表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

  在采访中,杨幻睿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提高神经网络效率与鲁棒性;秦浩桐则专注于更极致的模型压缩技术;滕佳烨探讨了神经网络的泛化理论以及AI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解佳豪则分享了自监督学习领域的探索经历与成果。他们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为未来智能应用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被称为“天才”,但滕佳烨、解佳豪等人在科研道路上同样面临重重挑战与困难。滕佳烨曾坦言读博的艰辛与科研的压力,而解佳豪则通过不断实践与创新,在自监督学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最耀眼的“天才”,也需在困难中寻找机遇,坚持不懈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滕佳烨、杨幻睿、解佳豪和秦浩桐各抒己见。滕佳烨期待AI能极大解放人的生产力;杨幻睿希望引领研究再向前一步,为人类带来新可能;解佳豪则看到更多机会与空白等待探索;秦浩桐认为只要坚持方向、不断探索,就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的见解展现了Z世代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心。

  《科创Z世代》制片人常瑜表示:“这四位AI Z世代的精彩故事与深刻见解让我们深受启发。他们不仅展现了Z世代的活力与潜力,更为整个科技圈带来了无限可能。”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他们手中的钥匙——掌握着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无限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年轻的力量为科技世界带来的惊喜与变革吧!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