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自2014年成立以来,海光信息在其首个“十年”中取得了三大显著成就:成功研发两大产品线,完成金融、电信、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市场推广,并在科创板上市交易。展望未来,海光信息将如何应对市场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领先地位?近日,《中国电子报》副总编辑连晓东与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宗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对话概要:
时间:2024年11月6日
地点: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依托两条产品线
连晓东:近年来,海光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态势,鲜少对外宣传。请问海光在过去几年里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吴宗友:过去几年,海光主要聚焦于两大产品线的开发:高性能通用处理器CPU产品和通用加速芯片DCU产品。同时,我们重点打造了C86体系,并建立了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光合组织”,目前成员已超过5000家。过去几年,我们与这些合作伙伴一起服务于前端客户。
发展历程与里程碑
连晓东:海光成立至今已有十年。这十年间,海光经历了哪些重要事件,不同阶段又遇到了哪些挑战?
吴宗友:海光成立于2014年,当时我们致力于研发、生产国产芯片。这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2019年)我们专注于产品研发,力求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阶段的最大挑战是研发难度大,缺乏既懂芯片又懂前后端的研发人才。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们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推出了海光一号。该产品一经面世便受到了客户的热烈欢迎,为海光后续提升产品性能和构建更广泛的生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2019-2023年)我们专注于市场推广,将产品推广到各类终端市场,并与生态伙伴合作,为金融、运营商、政府、交通、能源等关键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许多中小企业也伴随着海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甚至有的企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芯片安全与市场推广
连晓东: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客户看重海光的哪些实力?
吴宗友:客户主要看重我们在性能、兼容性和安全性三方面的优势。我们持续快速迭代以提升产品性能;高兼容性的产品帮助客户实现新产品的快速推广与落地;在芯片安全性方面,我们不仅开发支持安全性能的CPU,还为客户提供创新的安全解决方案。例如,通过CPU与软件技术的协同,满足客户的安全需求,降低其额外成本并提升信息安全竞争力。
上市的意义与未来规划
连晓东:2022年海光上市,这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吴宗友:上市解决了我们持续投入研发的后顾之忧。通过资本市场加速融资和研发投入,我们有信心通过快速迭代满足用户更高性能的要求,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
人工智能与半导体市场
连晓东: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处于回暖周期,哪些应用场景值得关注?
吴宗友: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落地是值得关注的一条赛道。国内外在人工智能方面都投入了巨大资源,但未来如何落地仍是产业链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解决,将有效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此外,人工智能加速了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新研发的芯片更加关注算力性能。未来CPU、通用处理器和人工智能芯片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可能不再区分通用和专用芯片。
国产芯片趋势与建议
连晓东:关于我国半导体产业建设存在的不足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吴宗友:国内半导体产业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此外,统一产品标准也很重要。现阶段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较多,如果产品标准不一,将不利于国产芯片的推广。因此需要从标准层面推动统一。对于如何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国家应持续支持并建设半导体产业链大生态。
生态建设与国际借鉴
连晓东:海光如何建设与维护与5000多家生态企业的关系?国际企业在生态建设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吴宗友:开放的生态是合作伙伴选择海光的重要原因。在产品具备竞争力的情况下,合作伙伴更希望选择开放的生态以获得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国际企业在软件生态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这是海光需要重点发力的领域。未来我们将加大对软件研发人员的投入并搭建软件团队以追赶国际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