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主播亮相:
总会有人不被新技术取代
基于愈发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新兴技术也在不断地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千呼万唤下,的首个虚拟主播任小融“始出来”。在“AI虚拟主播”的热搜中,网友们众说纷纭,但一条笑称”播音生没毕业就要失业了”的评论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自”AI播报”这个概念诞生起,“AI是否会取代播音员”就或多或少地成为了媒体从业者心中的隐忧。但AI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它真的可以取代人类播音员及其他媒体从业者的地位吗?技术的革新带来的必然是社会的迭代,但其中滋味,我们还需细细品评。
AI
现状
AI技术已经不仅限于涉猎播音领域,而参与到了新闻生产的全线流程中
AI能做到什么程度?在大部分人对于AI的刻板印象中,AI播音大多与“僵硬,缺少变化,冰冷,缺少感情”画等。但一个又一个AI播音实况视频迅速涌现,让网友们震惊之余也大呼“神奇”。通过对主持人声音进行模型训练和深度学习打造而成的AI主播,对真人的音质、音色、甚至呼吸的气声都能再现得惟妙惟肖。更厉害的是,AI编排能够对自己“学会”的词汇语句、情感逻辑、语言方式信手拈来。即使介绍同一首曲,它每一次的串词和解说都能做到不相雷同。这似乎直接打破了我们对AI认知的局限。而考虑到在准确理解、、应用和表述海量信息数据方面,AI比人脑更加强大的计算力,我们似乎不难理解在避免失误、提高效率方面,AI播报相对于人类播报的更高竞争力。在这些优势的加持下,AI技术已经不仅限于涉猎播音领域,而参与到了新闻生产的全线流程中。这对应的正是当下生产流程中机构编制及人员配置的低效和冗余;大量人力被重复性、程式化工作牵绊束缚的困境。而AI通过促进制播流程智能化参与到了对于人力重复、配置低效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提质增效”是新闻工作者共同的期许,而AI本身的特性让这个可能性鲜活的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AI主播
发展前景
AI主播的出现仅限于将文字稿件可视化、化,由于无法感知受众,与受众的互动性差
AI播音可以取代人类播音员及其他媒体从业者的地位吗?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是否愿意相信并接受新闻主播所传递的信息,是媒体维持自身影响力、公信力,提升传播力的核心要素。AI主播的出现仅限于将文字稿件可视化、化,由于无法感知受众,与受众的互动性差,因此相较真人主播而言,AI主播不易寻找到与受众间合适且易被接受的交流方式。最为致命的是,AI主播缺乏人性与温度,即使能用算法合成快乐、悲伤、愤怒等表情,但依然无法做到真正感同身受。“真情”永远是口语传播的利器,但AI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它永远无法用情感战胜人类。
不被替代
在当下传播方式增多,传播内容呈几何式增长的情况下,播音员面对的挑战显然不只有AI一个。保证自己不被替代的最底层逻辑就是培养足够扎实的功底和赤诚真实的情感。直击问题本质、更加具备现场感、培养更直白直观的感情表达和进行一定程度上商业化的发展或许会成为对不愿被AI替代的主播提出的基本要求。当下时代发展节奏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如AI主播一样的科技替代品只会更多,且更贴合受众需要。
不惧挑战
而对于当代的媒体1从业者来说,想让自己的职业具备不可替代性显然有些不太现实,因为人和机器总有共性;但想让自己本身具备不可替代性仍有希望实现——交流感更强、对于新闻的认知更准确也更敏锐、专业能力过硬…只有实力傍身,才能不惧新兴事物的挑战。
MCX网络教育工作室|统筹
聂秀铭 李 娜|文案
虞梦轩 陈若卿|编辑
周晏至|校对
聂秀铭|审核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豫教舆媒”是河南省教育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围绕教育领域开展新媒体传播研究、热点舆情深度,提供年度新媒体、年度舆情总结报告、新媒体排行榜等,开展地方单位培训交流、新媒体学生作品大赛等活动,致力于提供专业学习平台、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期待“豫”见您!
办公电话:8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