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关于未来

AI百科5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78 0

文/ 《高尔夫》总编辑‍

或许是年龄增长,或许是时代更迭,这些年我常遇到一些因为父辈而进入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领域的“高二代”,和传统的专业球场管理者相比,他们身上的反叛精神、自我和长远价值观时常让我心生感慨。

七月初,我去了一趟新加坡。一方面因为中国女子巡回赛的海外比赛让我好奇,另一方面,办赛的拉古纳在疫情后第一年集齐了DP世界巡回赛的新加坡精英赛、女子欧巡的沙特阿美系列赛和女子中巡认证的新加坡赛,让人对俱乐部的追求充满想象。

身在新加坡时我满头问,直到和俱乐部执行董事郭进维坐在热闹的会所里。郭进维是典型的高二代,他父亲在22年前买下,虽然促成比赛忙前忙后的是他,但70多岁的老爷子依然在决赛日坐镇球场。郭家最早在新加坡代理中国汽车品牌,卖掉汽车生意后,郭进维开始管理家族项目,但这对他来说有点无聊,“因为要看时机,不是每天都忙。”2009年,他接手球场,在传统的新加坡高尔夫行业里,他绝对特立独行。“不到一年,我就把原来的俱乐部的管理层和会员委员会解散了。”

大刀阔斧的郭进维用了10年时间打基础,陈旧的一切逐一换掉,直到2025年建好全新的酒店和会所。2007年前,拉古纳曾办过多年欧巡赛,郭进维知道一场大赛能为俱乐部带来的锻炼和影响力,但也见证过大赛在离开赞助商支持后无以为继的困境。于是,当俱乐部再次做好准备,与美巡赛、与DP世界巡回赛重建联系时,他更想办属于自己模式的比赛。

新加坡女子赛新科冠军陈暄尹(左)和2025年公开赛青少年组昌熙桓(右)

在夺冠时分别只有19岁和13岁,他们无疑是值得期待的未来。

在寸土寸金、球场生意爆满的新加坡做比赛,财务账肯定不划算,但他关心的并不是眼前的数字。疫情期间,他“收留”了不少因旅行问题有家不能回的国际球员,球员们可以留在拉古纳练球,只要你愿意和新加坡有潜力的业余青少年球员同组。“拉古纳两个18洞,去年打球轮次13万,今年三场职业大赛都要封场,说实话,我也担心会员的想法。但我更看重的是将来。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地方,这些比赛可以给新加坡人更多机会去感受甚至去参赛,总有一天我们有机会制造一个本土冠军。”拉古纳的千名会员中,20%来自中国大陆,这也是郭进维最看重的未来价值。“假如会员没有任何活跃度,关心的只是退休每天有tee time,俱乐部最好不办任何比赛,那他就不是我们的同类,我希望能聚集更多关注未来的人。”

无独有偶,两个月后,当我坐在高尔夫俱乐部的会所里,和俱乐部执行董事刘川聊天时,“关注未来”也频频从这位高二代口中蹦出来。四字头的刘川原本是投资管理人,因为父辈的关系转行球场管理,我认识他的第一天,他就提到,“我是个外行,也终究要离开这行,但我更想用投资人的视角看球场和员工的成长”。

这是刘川创立公开赛的第六年,从只有28人报名参赛的第一届到业余圈里高手检验水准的第一大赛,刘川同样想在一场比赛上打上“独有”的烙印。“曾经办过沃尔沃中国公开赛,但一个俱乐部举办国际大赛的成本是巨大的,在没有或者会员证销售追求的阶段,投入产出比也是值得讨论的。”刘川想要创立的公开赛时,最初的想法是想让曾经参与过的员工们复刻一场国际水准的赛事,让更多的业余爱好者,不论男女、水平和背景,都有机会去体验国际大赛标准的赛场。到了第6年,公开赛把青少年赛事从一天变成了两天,也变成了未来想要倾斜的新重心。“不管是运动还是事业,国家还是家庭,孩子才是我们的未来。从过去这些年的比赛我们也监测到,参加和喜爱这项运动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想按照国际顶级青少年大赛的标准,给他们打造一个拥有相同场地标准的赛场,让他们有机会在国内看世界,尽早和国际接轨。让他们将来走出去的时候,不要感到陌生和害怕。”

“我还是更关注未来的投资人心态,希望有一天哪怕公开赛失去实体的球场,依然能保持自己的IP和价值;也希望俱乐部的年轻人经历了这里的锻炼离开时,能变成能力更强收入更高的管理者。”

未来是不是郭进维和刘川这样的高二代想象的样子?我不知道,但我懵懂地愿意相信,当我们可以暂时放下眼前的忙乱去相信未来时,这个世界会更值得期待。

本文选自《高尔夫》9月刊

更多精彩内容内容请点击小程序订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