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汇期。在建设科技强国路上, 中国已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形成了统一步频, 科技创新, 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旋律。
可如何才算真正的科技强国? 答案是 既利发展、又惠民生。像我们不仅拥有北斗、天眼等天工开物般的大国重器, 更将前沿科技用之于民, 如北斗已广泛应用于导航、生物科技持续赋能制药等。
AI 亦是如此。ChatGPT 问世后, 全球只花了 3 个月就形成共识 它将掀起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今中国已步入 AI 发展高速道,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千行百业, 也在积极探索全新想象空间 —— 尤其是电视。
然而, 现状如何?
1、用户要的是 AI, 还是电视?
过去十年, 围绕“做薄、做大”展开的硬件升级大潮席卷电视领域; 下一个十年, 行业亟待新的技术力量来接续变革。而 AI 技术的发展让行业看到了可能。去年的 AI 大爆发以来, 许多企业乘势推新, 以“AI 电视”“人工智能电视”来命名的产品不在少数。
但纵观这些产品的核心卖点, 多是围绕交互、功能等方向展开。
在某知名电视品牌线下店看过一款标注“AI 投屏”字样的电视。销售人员说, 这款产品支持手机 NFC 和遥控器 NFC 感应实现“碰撞投屏”, 而交互可以唤醒智能助手, 帮你完成搜索、点击和设置等操作。
他直言“这和智能音箱一个意思。”而这, 也是现阶段大多消费者的认知。对普通用户而言, 人工智能依然是抽象概念, 他们眼中的 AI 电视、或者说 AI 的意义, 无外乎是给电视内置了一个比 Siri 更聪明的助手。
但问题来了 用户需要的到底是一个 AI 工具, 还是一台电视?
答案毋庸置疑。不管它叫 AI 电视还是人工智能电视, 主体依然是“电视”。而电视的基本能力、本职工作, 一定是带给用户好的视觉效果, 画质永远是第一位。如果 AI 仅仅用来赋能交互, 无疑是本末倒置。
AI 要改变电视, 首要任务是提升画质, 然后再通过交互升级、功能拓宽来“锦上添花”。
这也是海信电视一直在走的路。
并且, 在探索 AI 画质的过程中, 海信电视率先取得突破, 用 AI 打破了画质上限 —— 在以前, 决定电视画质的是“资源品质”和“硬件参数”中的最低值, 比如 720p 的资源在 4K 电视上只能呈现普通清晰度。
但 AI 的加入, 改变了这个现状。它可以智能修复画质, 就像 AI 技术助力敦煌古壁画修复那样, 让 720p 的资源呈现出 1080p 的跃级画质; 同时, 当下电视越做越大、分区越来越多, 对于算法算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 AI 还可以赋能芯片、调校等等, 让硬件也实现进化。
也就是说, 相比于现阶段 AI 在交互方面的应用, 它能给画质带来的提升空间更加巨大、更加全面且更具开创性。
2、AI 画质突破, 有着极高门槛
那既然头部企业已经有了可行的方向和实践, 为什么多数 AI 电视新品仍以智能交互当做主打?
行业师刘步尘谈过这个问题。他认为, 目前可以控制、远程视频的智能电视已经不算稀奇。而近年 AI 和大模型饱受追捧, 许多电视企业为了搭便车, 把已有的智能包装成 AI 乃至大模型, 实际产品和体验没有明显变化, 很大程度上是营销噱头而已。
诚然, 相较于给电视增加一个智能模块,AI 画质的探索难度则要大得多。首先,AI 画质修复能力要背靠大模型来进行巨量训练, 而训练大模型需要强大的 AI 芯片来支撑; 另外, 顶级的硬件也需要顶级的调校, 毕竟一把好牌也得会打才行。而调校又依赖积淀和底蕴, 不是朝夕就能突破的。
这是普通企业探索 AI 画质的掣肘, 但也是海信电视引领 AI 画质的缘由。
海信电视不仅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自研高端画质芯片的品牌, 更拥有 50 余年影像调校经验、巨量影像数据库和百亿级星海画质大模型。而这些, 共同汇聚在 ULED AI 画质技术平台之上。结果就是, 拥有 AI 超画质的海信电视不是一台、也不是几台, 而是一整个系列。
今年, 海信电视再推全新一代 AI 超画质阵容。除了有“AI 画质专家”海信电视 U8N, 还有海信电视 E8N Ultra、海信电视 E7N 等多款新品。而它们的优势是共通的 —— 芯片、控光和屏幕。
其一, 是最好的高端画质芯片。海信 ULED 超画质系列电视搭载的信芯 ®AI 画质芯片, 可以理解为电视的显卡。作为国内首款 8K AI 画质芯片, 它能基于 AI 深度学习实现全链路 AI 画质调校 例如能“看懂”正在播放的老港片, 智能渲染牛仔裤的蓝白色、智能补偿武打场景的丢帧画面, 实现 AI 画质修复; 还能根据汽车、街道、建筑的景深关系, 自动优化主体画质、虚化背景, 以及根据外部光线变化自动调整明亮、对比度等参数, 保证画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其二, 是最好的智能控光技术。海信电视是背光分区控制技术的开创者, 掌握着 1000 多项专利 ULED 技术, 曾一举打破中国与日韩电视企业的技术“代际差”。而今, 海信电视以 AI 技术赋能 Hi-Light 光学系统, 光效、发光均大幅提升, 且实现了 11 逐点控光, 意味着成千上万颗灯珠中“每一颗”的亮度、色彩都能控制。这带来了画质细腻度的指数级提升 坐远了看, 画面中是漫天大雪, 靠近了看, 每片飘雪亦清晰可见。
其三, 是最好的专属定制屏幕。海信 ULED 超画质电视配备了专属的“黑曜屏 Pro”, 由海信电视联合京东方定制而来。这款屏幕最大的优势, 即用户在白天强光干扰、聚会围坐侧看等场景下也能享受无损画质。因为黑曜屏 Pro 采用了低反射补偿层, 能做到 1.5% 的超低反射率和更高对比度, 还有 178° 超广观看视角, 无惧光线和位置, 怎么看都好看。
当然, 其他企业在做的, 海信电视也同样做到了“全优”。
海信 ULED 超画质系列电视同样实现了 AI 音质和 AI 场景 (交互) 的“全面进化”。音质方面,IFA 现场亮相的海信电视 E8N 系列配备了 2.1.2 影院级环绕音响, 而 U8N 系列更是采用 4.1.2 多声道空间声场和 109W 大功率 (195W 峰值功率)。在此之上,AI 芯片可通过强大算力让音质更上一层楼; 在交互上, 海信 ULED 超画质系列可借助大模型实现“模糊搜索”, 如告诉电视模糊的剧情或主演, 即可找到想看的内容, 它还能为你生成生活服务建议、旅行攻略, 扫码即可下载到手机。
3、全球电视, 中国电视看海信
这边,AI 技术的应用让电视换了天; 另一边, 中国电视也正在让全球影像行业“换新天”。
海信 ULED 超画质电视的引领性和突破性, 不仅仅在国内, 也同样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 —— 今年德国柏林 IFA 展现场, 海信电视基于 ULED 超画质电视搭建了《黑神话 悟空》体验区, 用最好的国产游戏、最好的国产电视, 向全球展示最厚重的中国文化和最极致的影游体验, 以及 AI 画质的可能和未来。
这个见证了全球电视时代启幕的百年展会, 也同样见证着全球影像技术的进化和换代。从 2009 年海信首次亮相 IFA 算起, 短短 15 年, 海信电视便完成了从追逐到并行、直至引领的华丽转身
2025 年, 海信电视 4K 阵营惊艳亮相, 包括了全球最大的 110 吋超大屏幕电视;
2025 年, 海信电视携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 LED 液晶电视登台, 在关键技术上已达到国际领先。同年, 海信成为欧洲杯历史上首个中国内地顶级赞助商, 并“首开先河”打出中文;
2025 年, 海信电视成为世界杯官方电视,“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标语从卡塔尔响遍全球。那一年, 海信电视也正式坐上全球出货量“第二把”交椅;
远近十五年, 技术立企的海信电视, 带头掀起中国电视入主世界舞台的创新风暴。2025 年,IFA 展上依然国潮翻涌, 中国电视企业照样“火力全开”。而那抹独属于海信的绿色, 仍是其中最为鲜亮的旗帜。
据统计,2025 年海信电视全球出货量再次蝉联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25 上半年, 全球 100 吋及以上电视市场, 海信电视份额高达 58.5%, 稳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 全球每卖出两台百吋电视, 就有一台是海信电视。
从欧美到日韩、从日韩到中国。今时今日, 全球影像行业正大踏步迈入中国时代。而这份成绩单, 不独属于海信电视, 亦是中国企业在全球逆流而上、破局突围的缩影, 更是关于“建设科技强国, 科技造福民生”成果的一隅外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