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SIGS有门选修课
以创新设计和工程思维为核心
让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
借助AI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从迪士尼乐园游玩路线设计
到科研助手、健身助手、文科学习工具
再到《原神》二创漫画故事生成……
借助“AI搭子”的力量
发散思维,脑洞大开
这就是清华SIGS“交叉创新实践课
——大模型创新应用”课程
如何在仅半个学期的时间内
从0到1做成一个项目?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教学?
这门课究竟值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门
一探究竟!
非专业学生也能拥有AI搭子!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
大语言模型(LLM)
正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渗透至各行各业
从生物医学到物流
再到互联网和智能家居
它们正重塑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展示了大模型在推动行业创新
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交叉创新实践课——大模型创新应用”课程
以不同领域大型模型应用案例为起点
采用跨学科小组合作的方式
深入探讨大模型在不同领域中的创新实践
围绕大模型技术的基础知识、
创新设计方法、
跨界集成应用策略与挑战展开
旨在教会学生
如何观察和识别跨领域内外的复杂问题
运用设计思维和技术知识
提出并实施创新解决方案
课程根据各小组探索的应用场景
邀请学院相应学科的教师
以及校外行业导师进行实践指导
利用大模型技术完成多个创新项目
充分展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潜力
课程师生合影
课程负责人方可表示
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们
也代表着一部分消费者
他们会结合各自学习和生活中
遇到的实际情况
发现和总结不同领域的问题
“这门课的目标是让非专业领域的同学
也能认识和应用大模型技术
充分发挥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先定义具体问题
再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
“这是一个跟AI交流对话的过程”
方可强调
课程核心在于让大家
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运用AI技术设计出实用的产品
例如
“上海迪士尼乐园路径规划助手”项目团队
致力于研究迪士尼乐园游玩的路径规划
看似只是个简单的线路问题
实际上涉及到游玩者的方方面面
针对迪士尼乐园排队时间长的痛点问题
团队设计了一个创新应用程序
结合专业知识和大模型技术
完成了一次原型迭代
是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有趣且有益的尝试
“上海迪士尼乐园路径规划助手”项目界面展示
方可说道
“每个人在乐园游玩的时候
其心情、体能等情况都在动态变化
这些都会影响到游玩路线的选择
当下具体应该玩什么、怎么玩
这是一个需要跟AI交流对话的过程
让AI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给出合适的游玩路线
这种更加灵活的交互方式
实用性远远超过传统的地图”
方可(右一)为同学们演示
“上海迪士尼乐园路径规划助手”项目(黄尹思 摄)
课程采用小团队的项目式学习法
每个小组控制在三人上下
“团队有AI的助力
比如写代码等工作
均可以借助AI完成
小组成员人数不需要太多
更多是需要通过项目牵动学习”
在课程前期
授课会通过驱动性问题进行知识铺垫
开展为期两天的周末采风活动
让大家非常集中地学习设计AI小游戏
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在这个密集学习的过程中
同学们集中所有精力完成任务
同时学会如何运用AI进行技术支持
为后期开展更综合的项目奠定基础
课程受众群体多样
即使是非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的同学
也能快速上手,找到学习的乐趣
2025级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徐可懿表示
“我在课程中接触到了实用的大模型技术
和大模型应用工具
并体验了AI创新应用
从创意生成到原型的全过程
课程的一大特色在于引导我们
发现大模型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可能性”
方可表示
课程重点并不是学习AI算法等专业知识
更多是让同学们了解如何将AI
灵活运用到生活和产业应用中
从设计思维方面出发
同学们在AI赋能的过程中
学会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作为一门选修课
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
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
拓宽彼此的知识面
锻炼交叉合作能力
勇于挑战、乐于创造
方可担任多门交叉创新实践课的负责人
在他眼中,这门课的关键词是
“勇于挑战、乐于创造”
“目前人工智能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面对未知的结果
就是要不断尝试、不断挑战
同学们开展的项目
都是自己发现和定义的
要基于大量的实践进行设计
而不是基于传统学习模式中
由导师或实习单位给的既定主题”
方可(前排中)与同学们在一起(黄尹思 摄)
方可表示
研究生中的一大挑战
在于课上的知识理论性和专业性强
同学们难以快速掌握和熟悉
理论知识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
“在这门课上,我们都是探索者
同学们发现的问题都是‘0’
所以一起探索未知
只有乐于创造
才能走向从0到1的突破
这对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也有助于赋能未来的职业发展”
方可还强调
课程负责人的重要作用
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
有利于激发主动性的学习环境
让大家在其中能够快速激发灵感
找到研究方向和主题
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这是身为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想在交叉创新实践课中
帮助大家创造性地发散思维
再运用自己的工程能力解决问题
交叉小组合作也给予学生知识互补的机会”
探索AI,这才只是开始
交叉创新实践课
是清华SIGS为探索工程改革创新
而开设的研究生工程素养特色课程
系列课程聚焦“交叉”主旨
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
用设计思维发现问题
用创新思维定义问题
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
输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产品式”课程成果
“交叉创新实践课——大模型创新应用”课程
只是探索AI创新应用的开端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
清华SIGS将持续以AI赋能教育教学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激发创新创意灵感
利用AI辅助或深度参与课程
持续打造教学“智”慧新场景
不断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注入活力,增添魅力
彩蛋!精彩课程作品展陈
上海迪士尼乐园路径规划助手
通过问卷获取用户画像和游玩需求
利用大模型生成个性化游玩项目推荐与评分
结合交互式地图
用户可查看推荐的游玩项目评分理由
选择兴趣点,自动生成最优游玩路线
有效减少排队时间,提升出游体验
基于Dify&ComfyUI的原神二创漫画故事生成
是为《原神》爱好者设计的一站式工具
能够结合角色形象档案与游戏故事梗概
生成高质量的漫画绘图提示与二创文本
基于LoRA微调训练的科研图标生成大模型
通过爬取科研论文数据集
使用LoRA模型进行风格迁移训练
为用户生成符合目标期刊论文风格的专业图标
科研助手
是为科研工作者设计的智能文献助手
旨在帮助用户高效搜索文献、梳理研究提纲、
设计实验方案、提供排版帮助等
基于美学的LLM图片评分与筛选器
实现基于视觉语言模型(VLM)
通过用户自定义美学标准对图片进行评分和筛选
在海量图片中快速挑选出
更符合人类美学标准的优质图像
清北智伴智能文科助手
是一款为文科生量身打造的AI学习工具
旨在结合大语言模型高效解答哲学、文学、历史等
文科领域的复杂知识问题
并借助多个平台为用户提供即时学习支持
学术人生——从青椒到院士
是一款角色扮演游戏
玩家扮演一位教师
通过不断探索时间与资源的分配方案
应对科研、教学、健康、生活等多方面挑战
体验学术人生的酸甜苦辣,实现晋升
Get NewsExpress Every Day
是一个新闻聚合与对话系统
用户可选择希望整合的媒体平台
由系统自动抓取并生成分类清晰的每日热点新闻
并支持用户通过交互式对话筛选新闻
健身智友——大模型驱动的健身助手
是专为健身“小白”设计的智能助手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训练计划、
实时动作指导和营养饮食规划
帮助用户安全高效地开始健身旅程
职途Agent——AI助力大学生职业未来
通过整合招聘网站、行业报告、
在线学习平台等数据
为学生提供行业信息汇总、技能提升路径推荐
以及职业发展建议
啥?这门课专门给AI找茬?
从北大到清华,36岁讲师用游戏玩转人生
清华SIGS这个展,脑洞大开!
文|叶思佳
图|除特别标注外均为受访者和课程同学提供
部分信息来源|工程教育中心
鸣谢|培养处
审核|陈超群
排版|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