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浪潮的席卷,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为了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2025年5月23日,上城区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分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由杭州市钱学森学校举办的关于“人机共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活动,探索AI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方式。共研人员有澳门濠江中学考察团、新疆阿克苏、四川剑阁、金华兰溪、衢州开化等地校长和多学科骨干教师,该活动包括开幕式、专家报告、发布仪式、课堂展示、嘉宾点评等,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研修盛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探索人工智能,领略AI教学风采的新视界。
致敬先辈,汲取力量
会议开始前上城区初中科学研究员周才英老师带领初中科学90学分全体学员参观了杭州市钱学森学校的钱学森科学馆,了解了中国科技史上的传奇巨匠钱学森先生,其坎坷而辉煌的一生,这不仅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典范,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全体教师为我国教育而努力奋斗,奉献自己的力量。
破冰行动,从心出发
接着会议正式开启,杭州市钱学森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唐彩斌致欢迎词,热烈欢迎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唐校长温和亲切地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能为基础教育带来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变革,教师们能收获“日出江花”的惊喜,成就“潮起潮落”的突破。
专家引领,赋能成长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向教师们专业性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图灵测试、GPT机制、Sora内涵、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大模型、多媒体与检索和统计学习等理论知识。吴教授的报告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让老师们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体会到了人工智能教育不是获取特定知识而是形成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展示,深研课堂
上城区初中科学90学分学员杭州市钱学森学校的孝妍老师带来了一次AI融合的初中科学课堂——八年级科学《光合作用》。本节课聚焦核心素养,利用“央馆虚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同时借助各种AI软件融合设计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方案,学生上台汇报评价,形式新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本节课一开场就吸引了全体师生们的目光,内容精彩,课堂活跃,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开创了一次全新AI融合的科学全新课堂。
实践浸润,交流碰撞
澳门濠江中学附属小学教师周文辉向老师们介绍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探索以及贵校有关人工智能课程、AI科技节、AI融合的跨学科学习、AI亲子阅读、AI潜能发展等教学课程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开启了智能教学新模式。
杭州市钱学森副校长戴灿华老师幽默又精准地给老师们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的学校探索,包括AI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教研方式的突破和方式的革新三个方面的经典案例及数据。最后戴校长亲切地提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拥抱智能之光,借科技之翼,提升教学之效,仍不忘心灵的温暖与智慧的引导。
杭州市钱学森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兼信息中心主任苗森向老师们介绍了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的心理健康关爱平台“爱心小叮当”的实践应用、成效反思和未来展望。
广州大学计算科技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张景中院士助理饶永生副教授向教师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对学科教学的影响,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脉络以及智能动态数学平台“网络画板”的应用,让老师们明白了AI技术可以带来教育创新。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朱兵总工向老师们介绍了学生身心健康AI管理新模式探索报告,包括AI自然教育,预防干预,保护动物的生命教育,以及从AI身体健康走向AI心理健康,构建多级学生动态身心健康检测系统。让教师们意识到AI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生命成长。
求知而来,载知而归
杭州市作为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区一直致力于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做好基础教育的创新变革。这次“人机共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活动不仅开拓了师生们的视野,也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初步融合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升。未来,AI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教育领域,为教育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AI将赋能智慧教学共绘教育数智化新蓝图。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每一场研修,都是一次教师专业的成长;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场科学思维的碰撞。浪漫五月,有和风满上林,更有教育追梦人。这场研修盛宴,让上城科学的追梦人把初夏的 “盎然生机”定格在眼里、珍藏于心底,为自己充电蓄力,愿在未来教育的道路上步步铿锵,桃李芬芳。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撰稿:杭州市开元中学 马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