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模型在数据里“冲浪”U35张铁华:也想做旅行家,在世界文明中畅游

AI百科3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42 0

转自:上观新闻

2025年35U35

当代科技青年图鉴

35岁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选择这个科研领域?

科研带给他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让我们走进本期U35

在数据的大海里,

AI模型“冲浪”,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大模型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下,

有哪些新动态值得关注?

本期嘉宾

@张铁华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澳大利亚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外聘博导,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浦东新区明珠计划。围绕边缘智能算网、金融大数据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致力于推动边缘智能“计算-数据-模型”体系发展,突破任务资源匹配、异构数据融合及高效协同建模等关键技术瓶颈,助力新一代数智融合算网的技术进步。在世界高水平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四十余篇原创性成果,拥有十余项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国际国内专利,主持/参与了包括澳大利亚ARC Discovery/Linkage,日本NICT,蚂蚁科研探索基金等多个国际国内项目。

面向经济主战场

边缘智能算网异质大数据

及分布式协同训推技术及应用

@上海科技

参加U35颁奖典礼,您感受如何?

@张铁华

我内心非常激动,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颁奖典礼。我认为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是自己此前的相关研究工作受到了认可。

@上海科技

您觉得青年科技工作者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助力?

@张铁华

我认为目前青年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当然,压力本身也是动力,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其实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沉淀自身,这样才能真正沉下心来进行科研,从而做出真正扎实的好研究,取得好的突破并且落地应用、回馈社会。

@上海科技

35岁对您意味着什么?

@张铁华

我们一般读本科、硕士、博士、博后毕业后,实际上已经接近30岁。从完成博后工作,到35岁之间,我觉得是对之前的阶段工作的总结和思考的时期。因此,我认为35岁是一个归纳总结前面经验并思考接下来的人生如何扬帆起航的重要时间点。

@上海科技

您最近关注的领域是什么?

@张铁华

我更加关注云边端协作的大模型。尤其是近两年,大模型对不同行业的赋能和影响具有革命性意义,我关注大模型如何在AI智能服务中更好地应用和落地。

在大模型之前,我研究的领域也包括分布式学习部分的内容,涉及到如何更好地利用小模型边缘侧资源进行协同训练、优化推理等。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大模型阶段,对于以前的小模型,他们提供的AI肯定没有大模型现在这么强的性能,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使需要很多算力资源的大模型能够尽量在延伸环境中更快适用,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实质的方便。

@上海科技

您觉得在您的科研路上、人生路上对您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哪一位?

@张铁华

我觉得首先是父母,他们是医务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既会涉及到临床治疗,也包括临床研究,他们对我的引领还是比较重要的。我太太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她也从事研究工作,在整个生活和科研的过程中,对我的帮助都很大。然后非常感谢我之前的导师和各位前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各位合作伙伴和团队的同学给予的支持和信任。

@上海科技

您有想过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吗?

@张铁华

除了现在这个科研方向之外,其实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旅行家。我喜欢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建筑,也喜欢探索不同文化并理解文化如何产生、为什么文化会是如此。

所以我们每年也都会有固定的旅游活动,去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我和我太太会这样,包括小时候,父母也会有意引导我,带我解锁一些没有解锁过的、他们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我认为这对我影响很大。

@上海科技

如果可以穿越,您最想去哪个时间?

@张铁华

侏罗纪。想去看看人类的文明还没有崛起时,蛮荒的地球是长什么样的。

@上海科技

对于未来的自己,有什么期待?

@张铁华

希望自己立足实际,从中抽取出应用科学的问题,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转化和应用,体现科研的价值。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分享

↓点赞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