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章内容篇幅较长请尽量选择阅读:考虑到部分人群喜欢不同的内容,我把对技术部分和体验部分进行标题细分,可以节省大家阅读兴趣和时间。
首先感谢众测又试用到了一款国产,其实一直没搞懂区块链和智能音箱的互联形式如何。尤其是在猎豹AI的发布会里,是旗下价格最低的产品。
这也是相对猎豹目前主打服务型机器人的原因,很少个人消费的产品落地的奇葩价格政策。当时众测页面下方称能媲美BOSE,和在测试中百人试听音质最好也是一下子看懵了。毕竟发布会晚上也是,那天不少发布会上的音频KOL还是蛮熟悉的,刷了一下屏这款东西就在值得买上新了。(官网目前大概还有这么一段话:2025年3月,在市方圆监督下,家电举办寻找金耳朵达人活动。举办方选取了包括小豹AI音箱在内的5款主流千元级音箱作为样本并邀请100名用户参与音质盲测,最终小豹AI音箱被用户评为音质最好音箱。)
当然对于部分猎豹针对行业形象的服务产品来说,还是蛮好奇产品方案的实际设计体验如何,不过今天猪脚是猎豹AI音箱。考虑到这是第一款区块链形式自我发展的产品,我实际上5月10日已经想发出本次的众测报告,后来又不死心地煲了一下这款音箱,所以延迟定案了本文的众测报告落地,其实我也是想较真一下龙哥下边这句话!!!
外包装封印,港真作为广东人我第一次看到值得买的封条和胶带是啥样子的。之前没见过还有这样的标签和胶带运送,外包装是AI猎豹官方的牛皮纸包装,保护性比较凑合一些。
收到的外包装右上角有点变形,包装采用比较灰暗的彩色印刷包装,整体包装基本不存在很大的溢价设计体验。
作为智能音箱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内容,猎豹倒是觉得自己挺有资源的,所以背后是一堆内容服务商的小标签LOGO,具体也没啥多余的参数部分。
然后是背面比较重要的参数部分只有5米远场拾音,确实是测试过也就真的没多远,倒是发烧级音质也没有信噪比和失真标识=。=。。。。双频WIFI倒是比较有实用意义,早期部分智能音箱很抱歉只能做到2.4不支持5G.最后是制造商地址:天安科技园其实就离我没几公里路,当年我差点把办公室也弄过去。
看到了地址以后,其实这篇众测文拆箱的时候突然感觉沉重了,因为经常说真话总有人想干掉我的事情不是一两天了=。=。倒是这个拆箱以后的包装防尘袋和纸贴封口有点追求感,好歹产品防护包装走了心。
配件考虑到没有什么外接端口,只有一个电源和说明书引导手册也就不奇怪了,一般智能音箱最大的基础属性就是去掉学习成本,所以待会看APP部分引导。
电源头是18V1.5A属性总觉得有点怪怪的感觉,毕竟以前自己折腾电源这块也不少了,可能考虑到内部供电定制对应的也就没什么好稀奇了。
不少评测比较不走心就是插头占位问题,这波我实拍一下和我的大间隔飞利浦对比。大概是占用空间到这个位置,如果是考虑墙插的人自己衡量一下,电源头背面有LOGO也算规范了。
然后这个是箱体的部分,我第一眼感觉就是北美风格设计的老套路。BOSE和我国早期漫步者都是这种套路风格。灰银色的质感的上下盖和金属网罩组成的箱体外层,总的来说在现在智能音箱颜值中规中矩吧。
顶部的集成了阵列孔布置在六角端的小孔里,虽然设计上可以感受到产品这点设计,可是五米距离并不是那么主流了。内圆那一圈是一个LED光条,有几种颜色的变化作为状态提示,亮起蓝色调节音量。最外侧是音量减加按键,上边是麦克打开和关闭,中间圆点是播放和暂停静音/按住会进入网络设定模式重新配对网络。如果不设置新网络,就算误操作也可以拔掉电源开机维持原有的网络连接,这一点还算人性化。
猎豹AI这款音箱和我手上拿起来的对比,重量来说感觉并不沉重,还算是比较轻的份量。产品的发热集中在箱体的电源线部分的箱体线条位置。
位于音箱正后方底部是电源线的插口处,在这个电源口上卡口位以上都是散热的集中位置。
在音箱底部有规范的产品标识以外,还有二维码帮助用户快速进入产品的APP下载引导操作,这一点对产品的基本引导意识还是有的,设计的质感和底座对箱体部分也算有点考究。
顶侧面板采用黑色的透光面板覆盖,亮起LED光圈的时候应该是一种底部的阵列式分布,所以给人一种转动的感觉。此外面板本身比较容易磨损刮花,这一点大家使用时注意。首次配对的时候就是下图这个橙色灯光的样子,这个时候进行APP引导操作即可。
然后这个是音箱内部的声学结构,至于用音箱单元的数量来衡量音质其实意义不大,主要是大部分智能音箱是看它扩散的指向和扩散空间,大部分用少量的喇叭和360度扩散也不是没原因的。实际上猎豹的音箱发声用的是0.6寸的两个丝球高音单元,以及一个2.5寸的低频单元设计。
另外再加两个被动的低音被动单元,考虑到团队和营销上的描述一些成本概念上描述,其实有时候单个单元其实不一定比这几个加起来便宜。而高音单元做对置本身也是考虑到前后扩散的高频音色问题,虽然低频是无指向性的,我个人更倾向于HOMEPOD的结构分布做法,就是对单元素质和DSP部分需要更好设计而已。
下方基本参数方面箱子1KG重量,蓝牙版本是4.X模块,至于方案看核心数目和主频,都知道是很熟悉的方案其实就是RK3229,由于是环形模块设计所以音箱才会是圆形为主。模块尺寸:直径8厘米 唤醒距离:<20米 识别距离:95%,5m识别率>90%。(实际上斐讯AI音箱R1卖2499元也是同款方案,至于HIFI音质的支撑底气,更多是24bit的DAC和95db的信噪比这个参数部分作为卖点而已=。=。)
最后对这款产品声学和方案选型,只能说都是中规中矩吧,对应部分早期产品来说它确实单元投入成本上更高一个阶级。
对比目前千元非智能音箱产品的单元素质来说,方案本身也有一定的音质制约,部分的音频电路上没有多做描述,所以不知道后边有没有加料就不知道了。而个人虽然只做一些产品,却一向不喜欢同行拆解做针对就更不多说一些。
至于产品属性来说,可能我更建议产品做海外市场吧,毕竟老外大多数喜欢这种造型配色比较多一些。顶部的黑色亮面面板,比较容易磨损这一点不够走心。
关于这个部分内容对应的视频内容演示可以参考这个链接内容
点击查看视频
通过扫码音箱底部进行跳转下载小豹AI音箱APP,不同的平台会对应不同的版本设定还是很主流的防笨设计,考虑到APP对应的权限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隐私问题。
打开后需要手机进行注册验证码的ID建立流程,设定一下WIFI进行联网,如果初期还没有更新或者部分手机兼容问题,可能会造成开始时声纹无法注册识别,可以选择跳过后更新再进行声纹操作。
APP首次会提示一些基本的操作命令,对比别的品牌采用视频引导的方式大家各有优势。
AI音箱的操作首界面人机互动部分是以对话形式显示,实际上你对着音箱说小豹小豹唤醒说命令就可以了。
而需要获取部分QQ音乐曲则需要你自己点击登陆QQ账来完成,登陆授权后就可以进行播放。
以下是APP首页内容的推荐部分,实际上我本想做成视频进行播放,考虑到大家方便还是截图更快捷。
覆盖了主流的一些有声读物和小说内容,包括小孩子的故事内容,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平台资源。
而热门儿童内容也基本包括了贝瓦等平台节目,对于熊孩子来说资讯量也是相当足够寓教于乐。
至于付费内容部分,对于很多内容来说更多是一些经典的版权内容的授权,也包括了大家熟悉的资源。
技能部分包含了一些猎豹AI自己的一些小功能和基础操作命令部分,除了一些平台内容需要对应的登陆授权,更多是教会大家使用产品命令。
例如头条新闻阅读,和基本的一些播放控制命令,特别是打开蓝牙关闭蓝牙可以直接断开手机已经连接的状态。
而内容的调度命令,播放儿童故事、睡前儿等等也是常备的熊孩子口令。找寻手机和快递查询也是需要绑定手机账和内容。
特别是一些小助手的功能设计比较贴心,例如闹钟部分目前可以在APP查看了,这个要记得更新。限行目前仅限于部分一线地区,至于天气问答等内容都是小意思。
反而是女朋友生气了这些攻略套路,其实对于单身狗没什么用,星座运气请参考建国后的问题。
接入部分,猎豹算是少数第三方接入米家合作的产品,大家在基础控制上具备一定的互通和绑定。
下方是可以选择绑定和对应的设备允许内容,主要是集中在灯具等简单电器。
登陆授权需要对应的米家APP,然后就会两个APP对应出现双方,例如米家也会出现猎豹音箱,这也是目前米家隐藏的部分。
以笔者为例我选择了台灯和灯泡,实际上我还是可以将它们授权绑定后修改名称,然后叫唤对应的名称开关就可以了。
绑定后都是默认为灯,我把台灯依然保留一致,而灯泡则较为吸顶灯便于控制的区分。这些都可以选择箭头的方向进行修改。
例如笔者在众测这段时间患上了感冒,深有体会的就是手机放在一边充电,我音箱在床头位置通过无需手机唤醒台灯开关起夜。或者是进行晚上的灯光切换,关闭灯泡只开台灯等对应的操作,用惯了以后还是很上瘾。
某种程度上猎豹还是把这款音箱打造成和小爱天猫精灵一样具有的生态控制属性,不同的是作为第三方的猎豹首次进入了米家生态链的合作。不过灯具无法用控制灯光明暗和色温,这个也是第三方或者米家本身还没有完善的部分。
这一段是在线点播曲内容部分的测试,因为对应网络本地下载播放和蓝牙是两回事,所以我分别录制了视频。
点击查看视频
这是蓝牙测试的连接进行播放测试一些我自己的测试音乐,其实大家可以手机进行识别曲内容找到对应资源,基本都是QQ音乐有的资源。
点击查看视频
从两段测试大家可以通过IPAD或者IOS设备端,进行连接耳机来进行聆听感受视频中的录音部分,小豹AI的低频部分弹性和音色做的还算到位,但是缺乏一些刚性和质感,下潜还算可以却不是很深。瞬态响应水平考虑到一些中低频过渡细节的音色上,其实低频瞬态响应大动态下不够明朗,解析度有点受制电路和单元本身。
中频人声部分齿音能出的来不算暗,人声也具备一定的嘴型的清晰表现力,不过中频整体还算是软,结像不够凝聚,这就造成中频人声和器乐有点软,总体偏向暖且柔的套路更注重声音的耐听度,算是方案本身下的妥协。
高频部分其实有点可惜,尽管网罩开孔还不错,高频单元的DSP和放大电路做的有点一般般,尽管器乐的明亮度是可以的,高频音色质感有点干薄的感觉,丝球的音色反而有点铝带音色的硬直,虽然在人声的空气感能表现一些,整体中高频过渡不够充分。以苛刻的音质要求来说,聆听清晰的中高频人声如美芙或者小编制乐器独奏还是足够的。
产品总结:
写耳机的煲耳机(最近众测的平板耳机还需要去换货哎),写音箱的时候煲音箱是一个发烧友的病,实际上小豹AI煲一下音色和高频还是会有些差异度。
从整体来说它的音质和服务内容符合了产品的本身溢价多一两百而已,毕竟考虑往千元内主打音质的无线产品,例如BOSE和索尼这些,可能工程师本人觉得AI音箱高频比BOSE好这点我也承认,可是BOSE千元左右本身就是没多大优势的主流产品,两款高价一些的保温桶主要是中低频很给力,猎豹AI在别人的风格优势音域也肯定不讨好,高频讨好一些就是部分赢了也是赢的逻辑不够客观。
不过对比主流的一些初中期的智能音箱,猎豹AI的单元和对应的声音在目前市场上499以下的价位对手倒是确实不多,对比一些纯音质定位的也可以勉力一战有个七七八八。当然作为智能音箱主打的区块链需要在6月份登陆,大家收拾柴火的形式给猎豹AI音箱提供多少价值和获取多少,我本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从自己本身熟悉的音频行业来说,今年6麦克风的产品逐渐过渡到8麦克风甚至是更远的识别距离,已经是目前的大势所趋。小豹AI目前更多是靠自身合理溢价内的音质和单元做工目前还具备一定的周期优势,考虑到对米家内容的对接,同时音质又好于小米体系自身的智能音箱,或者这就是目前小豹AI音箱本身最走位的属性。
定义于米家生态链内的智能音箱最强者这个属性下,499的价格考虑比小爱音箱强一些的选择设定,这也算是我目前对它的体验标签。